哈尔滨学校
哈尔滨幼儿园哈尔滨小学哈尔滨中学哈尔滨职高技校哈尔滨大学哈尔滨培训机构哈尔滨教育局
汉语字典
部首查字 拼音查字 笔画查字 结构查字 二叠字 三叠字 四叠字 多音字 汉字笔顺 汉字拆字
词典相关
汉语词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 近义词 造句大全
诗词大全
诗词分类 诗人大全 诗词名句 诗词大全
英语词典
英语单词 高中英语 CET4英语 CET6英语 TOEFL英语 考研英语 IELTS英语 GRE英语 英语词典 汉英字典 汉英词典 英语短语
查校网 > 哈尔滨 > 大学 > 黑龙江科技大学

黑龙江科技大学

  • 公办办学性质
  • 未知在校师生
  • 7716浏览次数

学校简介

黑龙江科技大学是黑龙江、吉林乃至内蒙地区唯一一所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的高校,是国家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与影响控制”博士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的唯一一所高校,是黑龙江“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践行“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校训,铸就了“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办学精神,培养出了10万余名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和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煤炭工业的脊梁”。
一、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是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鸡西建立的东北第一所煤矿工人学校。1954年与鹤岗煤矿学校合并成立鸡西煤矿学校。1958年在此基础上成立本科教育鸡西矿业学院。1964年因院校调整又改为鸡西煤矿学校。1978年复建本科教育鸡西矿业学院,1981年改称黑龙江矿业学院,隶属于原国家煤炭工业部。1998年划归地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学院。2001年在哈尔滨建设新校区,2003年学校主体由鸡西市迁入哈尔滨市。2013年4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大学。
二、发展历程
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66年的发展历程谱写了一部艰辛的创业史。可概括为三部曲:
第一部曲——依煤而生,曲折发展。学校因煤而生、依煤而长。边陲煤城办学56载,几代科院人凭借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始终以服务煤炭为已任,甘守清贫,艰苦创业,献身煤炭,为国家煤炭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奉献了全部的青春和热血。1997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第二部曲——二次创业,跨越发展。为稳定和吸引人才、扩展服务空间、提升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国家煤炭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学校抢抓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战略机遇,于2001年至2003年,白手起家在哈尔滨建设新校区。历尽千辛万苦,攻坚克难,用“泪水、汗水和血水”,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一座现代化的新校园。2003年8月,学校主体由鸡西市迁入哈尔滨市,实现了办学空间的跨越。与此同时,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实施学科专业建设工程和人才强校战略,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办学层次的跨越。
第三部曲——办学转型,科学发展。2004年以来,学校以国家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围绕区域、行业、国家发展需要,实施办学转型战略。一方面,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走进企业,融入社会,根植于区域经济,主动解决高等教育的“两个不适应”,从根本上提升办学质量。另一方面,走特色发展之路。学校突出“大矿业”,打特色牌走集成路,深化学科专业建设,集成创新,协同创新,“立地顶天”,显著提升服务能力,努力创建服务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科技大学。
三、学校现状
在66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不断创新和积淀,由原来的单科性高校,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管理学、社会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教育理念为引领,着力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一高一强”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011人,其中研究生1190人。“十五”以来,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在91%~97.64%,连续十一年保持省内高校前两名。用人单位和社会普遍认为学校毕业生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作风实,吃苦耐劳,勤恳务实,敬业奉献;二是业务精,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发展后劲大。2012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在全国、全省大学生标志性竞赛中,获奖数量和层次均属省内高校领先水平。学校2008年在国家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被教育部教学评估专家组认定为“重德育、重工程、重实践”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需求,企业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校内情景模拟、校外顶岗实践锻炼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近五年,学校承担省部级教研课题135项,获得省级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20项,其中一等奖6项。建成1门国家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课14门,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培训中心、1个国家煤矿安全培训基地。2010年学校被黑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始终围绕区域、行业和国家发展需求,按照学科专业链与产业链相协调、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思想,不断优化与整体架构学科专业体系,建成以大矿业为特色、大工程为背景、大企业为依托,适应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学科专业群。学校现有工学、管理学、社会学科、理学、人文学科等五个学科门类,51个本科专业。建成“煤炭产业”省级重点学科群,“矿业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3个省重点一级学科、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省重点专业。拥有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MBA授予权和6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012年又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与影响控制”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成为全国首批30所高校之一、我省唯一一所获得该项目的高校),专门培养矿山应急救援高层次人才。建成“瓦斯等烃气输运管网安全基础研究”国家级中心实验室、“煤矿深部开采地压控制与瓦斯治理”省重点实验室、采矿工程与矿物加工工程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以及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工程技术研发平台、省石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煤炭资源经济与管理”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利用国外政府贷款建成了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现代制造工程中心、现代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中奥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工程训练与基础实验中心等一批高端服务平台。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五大工程23项计划”的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任教师1229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595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达72.6%。全国优秀教师、省模范教师30人,省教学名师、教学新秀7人。省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15人,聘请教育界、企业界、政界知名人士等150余人为兼职教授。长期聘用企业工程技术骨干200余人为“双师型”教师,直接服务特色人才培养。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立足国家、区域、行业战略发展需求,把科研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作为重点,不断推进科技工作向“质量性、战略性、组织性、导向性”转型,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2001年、2004年、2007年、2010年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2011年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2年获得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近五年,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8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6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重大科技攻关等科研项目394项。
学校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围绕区域和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以优势特色学科为基础,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实行科研特区新机制,搭建了“三大”服务平台。其中,服务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内首个石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跻身国家战略,总体负责“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纯石墨材料开发及其典型应用”,成为黑龙江和国家石墨新材料产业发展人才与技术主要支撑;服务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战略的现代装备制造研发平台,是军委总装备部颁发军品研发资质的全国六所高校之一,是全国高校具有航空发动机叶轮批量生产能力的两所高校之一,直接为国防与军工企业服务;服务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的“瓦斯等烃气输运管网安全基础研究”国家级中心实验室是全国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基础研究中心9个实验室之一,是国内外最早进行水合物技术预防瓦斯灾害和瓦斯固化储运的研究平台。围绕煤炭行业发展战略,连续八年为黑龙江四大煤业集团定向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已有2200余名毕业生走上煤炭生产第一线,成为我省煤炭工业发展的生力军。新时期,牵头搭建我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人才与技术支撑平台,成为黑龙江省高教强省战略的五大服务平台之一,直接送教育和技术到矿区一线,每年为煤炭企业解决一大批技术难题,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坚持国际化战略,积极推进跨文化学习与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俄罗斯、加拿大、奥地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开展合作办学和科技交流,不断引进、吸收、消化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取得了国际合作办学的新经验,成为黑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
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关系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15项国家级荣誉和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师德建设十佳单位”等75项省级荣誉。学校党委自2000年以来连续12年被黑龙江省委、省委高校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继续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三大”教育理念,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主线,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实施特色发展和协同创新战略,进一步深化办学转型,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内涵,着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具有国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服务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科技大学,为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煤炭行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校评价

  • 教学规模:
  • 周边环境:
  • 收费合理:
  • 教学设备:
  • 教学质量:
  • 师资力量:
  • 校园环境:
  • 社会影响:
  • 校园食堂:

招生简章

该校招生简章暂未公布,详情请咨询学校官方进行了解!

收费介绍

该校学费信息暂未公布,详情请咨询学校官方进行了解!

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糖厂街1号
学校电话:0451-88089078,88089079

本站关于【黑龙江科技大学】的介绍、联系电话、招生简章、收费情况、学校评价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请以【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学校实际情况为主!如您遇到信息错误,可通过:信息纠错进行申诉,收到信息后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

其它城市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