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兰瑞(1788-1823),字小石,江西新城钟贤(今江西省黎川县中田乡)人,清代文学家、理学家 陈道之后人,陈用光之子,清代文学家,少年天资聪明,喜欢博览群书,探幽抉微,时有心得,但二十岁赴京应试落第,常觉怀才不遇而心情忧郁,三十五岁时因病去世,著有《观象居诗钞》两卷,他的诗多写他虽为名门之后,却仕途多艰,他的诗多表现他一种壮志未酬的抑郁之情。
-
浙江桐乡人,字飞霞。石门吴起代妻。工诗、书、琴、画。有《绣闲残草》。
-
钟元铉,字士雅,安远人。官安仁训导。有《石湖草堂诗集》。
-
陈棨仁,字戟门,号铁香,晋江人。同治甲戌进士,官刑部主事。有《藤华吟馆诗录》。
-
字东瞻,奉天人。东轩相国兄,官至凉州总兵。
-
字琢,卿翼陛子,邑诸生。
-
龚丰谷,字小峰,闽县人。嘉庆戊辰举人,官天门知县。有《听雨山房诗存》。
-
尹艺,字虞农,腾越人。道光甲午举人,广东大挑知县。殉难,赠四品衔。有《廿我斋诗稿》。
-
苏宗经,字文庵,郁林人。道光辛巳举人,官新宁学正。有《酾江诗草》。
-
宗梅,字古雪,一字寿芗,晚号鹿竺。霈女,同县知府王庆龄室。有《六竹居诗草》。
-
浙江秀水人,字广汉。诸生。少好学,熟于诸史。所为诗文,横绝时人。卒年三十。有《历代建元考》、《信志堂遗诗》。
-
谈迁(1594~1657),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喜好博综,子史百家无不致力,对明代史事尤其注心。著有《国榷》一书。50多岁完成原稿,但被小偷偷走,在受到打击后,他便从痛苦中挣脱出来,编著一部新的《国榷》。新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
-
钱福胙,字尔受,号云岩,嘉兴人。乾隆庚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读学士。有《竹房遗诗》。
-
陶章沩,字季寿,湖南宁乡人。官凤台知县。有《嘉树堂集》。
-
刘炜泽,字芳玖,一字茗柯,号芋田,长沙人。雍正庚戌进士,乾隆丙辰荐举博学鸿词,官松江同知。有《斯馨堂集》。
-
封大受,字仲可,号荻塘,德州人。乾隆庚戌进士,候选知县。有《玉雨草堂诗草》。
-
曹信贤,字金谱,号竹君,嘉善人。贡生。有《石溪吟稿》。
-
戴启文(1844~1918),字子开,号壶翁,清江苏丹徒人。著有《招隐山房诗集》,稿本藏于南京图书馆。今录与台湾有关的〈基隆山〉一首。
-
蒋湘城,字于蕃,湘乡人。嘉庆戊午举人。
-
于鹏翰,字六息,号山白,文登人。顺治乙未进士,官峡江知县。
-
清江苏宜兴人,字闻生。有《弦清词》。
-
字彦彻,江南华亭人。著有《鸿迹轩稿》。
-
浦起龙(1679-1762年),字二田,号孩禅,晚自号山伧,无锡人,居邑之前涧,雍正八年进士,官苏州府教授。有《不是集》附词。卒祀惠山尊贤祠。
-
路斯京,字翰宗,号玉山,毕节人。诸生。
-
黄图安(?~1659) ,字四维,奉天人。明末清初官员。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东昌府堂邑县(今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人)。明崇祯十年(1637)中进士,授推官,历保定府推官、庐江知县,迁吏部主事、吏部员外郎。其后,改任易州道。清军入关,他率部归降,仍任原职。以镇压农民起义军有功升任甘肃巡抚,旋改调宁夏巡抚。后清廷以故意规避罪将其革职。顺治九年(1652)因范文程力请,以佥都御史再任宁夏巡抚。顺治十四年(1657)考满,加副都御史衔。后,他以“举荐非人罪”被降5级,不久卒。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宁夏巡抚黄图安疏浚唐徕渠和汉延渠。
-
浙江鄞县人,字晋三,一字树眉,号萼君。嘉庆十年进士,历官通政使副使。工诗善书,熟悉清代典章,晚年研讨四明文献。有《过庭笔记》、《今白华堂集》等。
-
吕迪,字长吉,余姚人。诸生。有《屐山山房诗稿》。
-
宗室岐元,字子惠,礼烈亲王代善十世孙。由笔帖式官至成都将军。
-
(?—1793)江苏无锡人,字念乔。乾隆二十二年进士,授编修。深通乐律,尝受命修订《乐律全书》、《律吕正义》及《诗经》乐谱。郊祀大典之乐,亦多出其手。历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礼、工部侍郎。
-
浙江秀水人,字及锋,号钝庵,又号钝头陀。诸生。游幕半天下。善绘山水,画人物得陈洪绶意趣。亦擅花卉。兼精篆隶。有《通介堂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