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学校
重庆幼儿园重庆小学重庆中学重庆职高技校重庆大学重庆培训机构重庆教育局
汉语字典
部首查字 拼音查字 笔画查字 结构查字 二叠字 三叠字 四叠字 多音字 汉字笔顺 汉字拆字
词典相关
汉语词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 近义词 造句大全
诗词大全
诗词分类 诗人大全 诗词名句 诗词大全
英语词典
英语单词 高中英语 CET4英语 CET6英语 TOEFL英语 考研英语 IELTS英语 GRE英语 英语词典 汉英字典 汉英词典 英语短语
查校网 > 重庆 > 大学 >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 公办办学性质
  • 未知在校师生
  • 6414浏览次数

学校简介

西南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主,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是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一、历史沿革

西南政法大学原名西南政法学院,其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合并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重庆财经学院的法律院(系)正式挂牌成立。建校伊始,学校得到了时任西南局负责人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出任首任院长。1958年,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又并入我校。特殊的建校背景,使我校既会聚了法学名流又吸纳了实务精英,既秉承了深厚的法学传统又融入了公安教学的特色。学校也因此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

学校先后经历了由西南大区、司法部、四川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重庆市管理等多次隶属关系变更。“文革”期间曾一度被迫停办,1977年学校经中央批准恢复招生。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司法部部属政法院校中唯一的重点大学。1995年,学校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2000年,由司法部直属划转重庆市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模式。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08年,学校成为教育部支持重庆市重点建设的高校。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重庆市属高校中唯一一所获批自主招生的大学;8月,学校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成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0月,学校被列入“部市共建”大学行列。

经过60余年来的建设,学校已经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从继续教育到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法学教育方面,成为全国公认的规模最大、学科体系齐全,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社会贡献突出,在全国法律界有良好影响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二、发展现状

学校现有渝北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宝圣湖校区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3136.17亩,全日制研究生5159人,普通本科生18571人。
学科专业 学校设有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法律硕士学院、刑事侦查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外语学院、应用法学院等14个学院,18个职能处(部)、室,5个教学辅助单位,有22个本科专业、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学校有经济法学科和诉讼法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以及工商管理等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正式公布的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中,我校在全国法学一级学科参评高校中位列前五强;在中国管理科学院科学研究所主持的大学研究生院二级学科评价中,我校经济法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排名第一。

科学研究 学校拥有一个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坚持为法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方向。2005以来,全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0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A级1项、重点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560项(其中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横向课题308项,大型国际合作项目23项。其中,以李昌麒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研究”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A级),这是重庆市高校首次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2005年以来,学校获得省部级奖96项。学校多名教师应邀为中央、地方党政部门领导授课,受托参与156部法律、地方法规的立法、咨询工作。

学校图书馆馆藏总量420余万册,其中,纸质资源达到180万余册,数字资源折合馆藏240余万册。拥有两种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现代法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其中,法学专业刊物《现代法学》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世界著名期刊,成功入编CS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师资队伍 我校现有教职工1421人,其中专任教师1157人;教授206人,副教授41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到师资队伍总数的58%。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获奖者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人员1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人。

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测评体系,实施并完善了学分制、主辅修制、选修制、导师制、督导制等富有成效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我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重庆市级精品课程22门,重庆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2001年以来,我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32项,其中有三项教学研究成果分获第四、五、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0年以来,有4部教材获得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二等奖,9部教材分获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评奖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9部教材获准进入“十一五”规划教材项目序列。

学校是全国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素质教育成果显著。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班集体(4个)、全国“三好”学生标兵(3人次)、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1人次)等荣誉称号;1999年至今,学校连续多年被重庆市和团中央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我校青年法学会、演讲辩论协会和大学生社会调查中心均为团中央“全国百优社团”;2001年和2007年,学校代表队两次获得全国“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辩论赛冠军;在2010年“创想青春-2010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校世博辩论大赛”中,力挫北京大学等名校,获得总冠军。2011年,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被评为“全国十佳青年志愿者组织”。在2011年所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我校合唱团获得一等奖,这也是重庆高校合唱团的历届最好成绩。2012年,校团委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单位”。学校体育工作有声有色,成绩斐然。排球、田径、篮球、武术、体育舞蹈、健美操等多次获得全国和重庆市级比赛优异成绩,特别是学校排球队多次获得大学生比赛全国冠军,为学校在海内外赢得了荣誉。学校是贯彻教育部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广泛开展群体活动,做到了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在90%以上。

6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20余万人,成为培养法律专门人才最多的学校。一大批校友已成长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骨干,有的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中国校友会网权威发布,在2011年“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排行榜中,我校以校友和教师数量众多排名全国高校前10位。在历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的评选中,我校共有18位学子入选;全国各高等院校法律院(系)中,均有我校毕业生执掌教鞭,我校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法学师资的培养基地”。此外,有50余名校友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32人被任命为大法官和大检察官,13人当选中共十八大代表,23人成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31人成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合作交流 学校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坚持以开放办学为目标,国际合作不断扩大,学校影响力显著提升。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60余所院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蒙大拿大学联合成立了美国西北部第一所孔子学院;学校坚持长期聘用外籍专家、接收外国留学生,并选派本校师生出国学习、交流。学校还设有 “联合国训练研究所地方政府国际培训重庆中心”,面向海内外进行管理培训等,为学校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服务。

当前,学校正处于“第三次创业”的关键时期,全校师生员工将继续秉承“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弘扬“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立足重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以“双突双进”为核心内容的第七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目标,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评价

  • 教学规模:
  • 周边环境:
  • 收费合理:
  • 教学设备:
  • 教学质量:
  • 师资力量:
  • 校园环境:
  • 社会影响:
  • 校园食堂:

招生简章

该校招生简章暂未公布,详情请咨询学校官方进行了解!

收费介绍

该校学费信息暂未公布,详情请咨询学校官方进行了解!

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2号 (沙坪校区),重庆市渝北区回兴镇宝圣路(渝北校区)
学校电话:023-67258088 67258828 67258830

本站关于【西南政法大学】的介绍、联系电话、招生简章、收费情况、学校评价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请以【西南政法大学】的学校实际情况为主!如您遇到信息错误,可通过:信息纠错进行申诉,收到信息后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

其它城市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