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麻
- 拼音bái má
- 注音ㄅㄞˊ ㄇㄚˊ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白麻[ bái má ]
⒈ 植物名。即苘麻。
⒉ 亦作“白麻纸”。
引证解释
⒈ 植物名。即苘麻。
引五代 齐己 《赠曹松先辈》诗:“閒游向诸寺,却看白麻衣。”
宋 谢翱 《和靖墓》诗:“山中处士白麻履,死后无书献天子。”
⒉ 见“白麻纸”。
国语辞典
白麻[ bái má ]
⒈ 植物名。锦葵科?麻属,一年生草本。茎高五、六尺,叶互生,呈圆心形。夏季开花。种子可供制药,皮可造绳。
⒉ 唐诏书以麻纸誊写,麻纸则有黄、白二种。举凡立后、建储、讨伐,及拜免将相等大事,皆用白麻诏书,制敕则用黄麻诏书。
引唐·李肇《翰林志》:「凡赦书、德音、立后、建储、大诛、讨免三公宰相命将曰制,并用白麻纸,不用印。」
宋·王溥《唐会要·卷五七·翰林院》:「凡将相出入,皆翰林草制,谓之白麻。」
白麻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麻 | má | 麻 | 11画 | 基本字义 麻 má(ㄇㄚˊ) ⒈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 ⒉ 指“芝麻”:麻酱。麻油。 ⒊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麻了。 ⒋ 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麻痹。麻醉。麻木不仁。 ⒌ 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麻子。 ⒍ 带细碎斑点的:麻雀。麻蝇。 ⒎ 喻纷乱:麻乱。麻沸。 ⒏ |
白 | bái | 白 | 5画 | 基本字义 白 bái(ㄅㄞˊ) ⒈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⒉ 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⒊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⒋ 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⒌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⒍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⒎ 没有付出代价的:白吃白喝。 ⒏ 陈述: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 ⒐ 与文言相对:白话文。 ⒑ 告语:告白(对公众的通知)。 ⒒ 丧事: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 |
白麻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白麻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