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龙
- 拼音yú lóng
- 注音ㄩˊ ㄌㄨㄥˊ
- 繁体魚龍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鱼龙[ yú lóng ]
⒈ 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
⒉ 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亦为该项百戏杂耍名。
⒊ 古爬行动物名。外形像鱼,生于海洋。四肢桨状,适于游泳。眼大。嘴长,牙齿尖锐,肉食。卵胎生。于侏罗纪最繁盛。
引证解释
⒈ 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
引《周礼·地官·大司徒》“鳞物” 汉 郑玄 注:“鱼龙之属。”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贽 《环阳楼晚眺得碁字》诗:“水底鱼龙醒,花间鸟鹊飢。”
清 吴伟业 《黄河》诗:“白浪日崔嵬,鱼龙亦壮哉。”
⒉ 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亦为该项百戏杂耍名。
引《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於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潄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於庭,炫燿日光。”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
宋 苏轼 《次韵答钱穆父作诗见及》:“鱼龙絶伎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
⒊ 古爬行动物名。外形像鱼,生于海洋。四肢桨状,适于游泳。眼大。嘴长,牙齿尖锐,肉食。卵胎生。于侏罗纪最繁盛。
国语辞典
鱼龙[ yú lóng ]
⒈ 一种古生物。属爬虫类。全体似鱼,头大,颈短,尾细,吻长而突,四肢似鳍无刺,体长四尺至四丈,繁殖甚广,其化石产于三叠纪白垩纪之间,印度、纽西兰等地曾掘得。
⒉ 一种杂技。表演鱼化为龙的舞蹈,为汉代百戏之一。
引《汉书·卷九六·西域传》赞曰:「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鱼龙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鱼 | yú | 鱼 | 8画 | 基本字义 鱼(魚) yú(ㄩˊ) ⒈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鱼虾。鱼虫。鱼网。鱼跃。鱼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鱼雁(书信,信息)。鱼米乡。鱼尾纹。鱼目混珠。鱼质龙文(喻虚有其表)。 ⒉ 姓。 异体字 魚 汉英互译 barracuda、fish 造字法 象形:像鱼形 English fish;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95 |
龙 | lóng | 龙 | 5画 | 基本字义 龙(龍) lóng(ㄌㄨㄥˊ) ⒈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⒉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⒊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⒋ 姓。 异体字 龍 竜 龒 㡣 䮾 汉英互译 dragon、imperial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
鱼龙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鱼龙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