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节
- 拼音qì jié
- 注音ㄑ一ˋ ㄐ一ㄝˊ
- 繁体氣節
- 词性名词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气节[ qì jié ]
⒈ 指人的志气和节操。
英integrity;
引证解释
⒈ 志气,节操。
引《史记·汲郑列传》:“﹝ 汲黯 ﹞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諫。”
宋 陆游 《有所感》诗:“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
清 唐甄 《潜书·主进》:“世尚气节,则为直士;世尚功业,则为才士。”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在这战乱的年代,一个人的气节很要紧。”
⒉ 节气;节令。参见“二十四节气”。
引《后汉书·西域传论》:“若其境俗性智之优薄,产载物类之区品,川河领障之基源,气节凉暑之通隔……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
晋 陶潜 《劝农诗》:“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金 元好问 《少林雨中》诗:“西堂三日雨,气节变萧森。”
国语辞典
气节[ qì jié ]
⒈ 节气、节令。
引晋·陶渊明〈劝农〉诗:「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⒉ 人的志气、节操。
引《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莽败,磐拥富赀居故国,为人尚气节而爱士好施,有名江淮间。」
宋·陆游〈有所感〉诗:「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
气节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气 | qì | 气 | 4画 | 基本字义 气(氣) qì(ㄑ一ˋ) ⒈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 ⒉ 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⒊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 ⒋ 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 ⒌ 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⒍ 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 shèng )。忍气吞声。 ⒎ 欺压:受气。 ⒏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 ⒐ 中医 |
节 | jié jiē | 艹 | 5画 | 基本字义 节(節) jié(ㄐ一ㄝˊ) ⒈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⒉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⒊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⒋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⒌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⒍ 礼度:礼节。 ⒎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⒏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⒐ 省 |
气节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气节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