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畤
- 拼音wǔ zhì
- 注音ㄨˇ ㄓˋ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五畤[ wǔ zhì ]
⒈ 又称五畤原,在今陕西·凤翔县南。
引证解释
⒈ 又称 五畤原,在今 陕西 凤翔县 南。 秦 汉 时祭祀天帝的处所。
引《史记·孝武本纪》:“上初至 雍,郊见五畤。”
张守节 正义:“先是 文公 作 鄜畤,祭 白帝 ; 秦宣公 作 密畤,祭 青帝 ; 秦灵公 作 吴阳上畤、下畤 、祭 赤帝、黄帝 ; 汉高祖 作 北畤,祭 黑帝 ;是五畤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成帝 建始 二年,罢 雍 五畤,始祀皇天上帝於 长安 南郊。”
五畤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五 | wǔ | 二 | 4画 | 基本字义 五 wǔ(ㄨˇ) ⒈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 |
畤 | zhì chóu shì | 田 | 11画 | 基本字义 畤 zhì(ㄓˋ) ⒈ 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⒉ 水中的小块陆地:“归雁映兰畤。” ⒊ 田际;田界。 ⒋ 土高出的地方。 ⒌ 古通“庤”,储备。 ⒍ 古通“沚”,小渚。 其他字义 畤 chóu(ㄔㄡˊ) ⒈ 古同“畴”,地名。 其他字义 畤 shì(ㄕˋ) ⒈ 古同“蒔”,移栽;分种。 异体字 蒔 疇 English place for worshipping the haven |
五畤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五畤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