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烛
- 拼音huā zhú
- 注音ㄏㄨㄚ ㄓㄨˊ
- 繁体花燭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花烛[ huā zhú ]
⒈ 饰有龙凤花纹的蜡烛,旧时婚仪点用;借指新婚。
例花烛之夜。
英fancy candles lit in the bridal chamber at wedding;
⒉ 泛称花烛属植物。
例羽状花烛。
英anthurium;
引证解释
⒈ 犹彩烛。旧多用于结婚的新房中,上面多用龙凤图案等做装饰,故称。
引南朝 梁简文帝 《咏人弃妾》:“昔时娇玉步,含羞花烛边。”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花烛》:“近代婚嫁有障车、下壻、却扇,及观花烛之事……上自皇室,下至士庶,莫不皆然。”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新人下车……以数妓女执莲炬花烛,导前迎引。”
⒉ 指结婚。参见“花烛夜”。
引《儒林外史》第十回:“两公子就托 陈和甫 选定花烛之期。”
国语辞典
花烛[ huā zhú ]
⒈ 精美的蜡烛。
⒉ 新婚。旧时结婚新房内,点有龙凤雕饰的蜡烛,后遂以花烛代指新婚。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五》:「莫若就在尊舟,结了花烛,成了亲事,明日慢慢回衙。」
《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店里拿了一对长枝的红蜡烛点在房里,每枝上插了一朵通草花,央请了邻居家两位奶奶把新娘子搀了过来,在房里拜了花烛。」
花烛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烛 | zhú | 火 | 10画 | 基本字义 烛(燭) zhú(ㄓㄨˊ) ⒈ 用线绳或苇子做中心,周围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古代亦称“火炬”):蜡烛。花烛。烛光。烛泪。烛台。风烛残年。 ⒉ 洞悉:洞烛其奸。 ⒊ 灯泡瓦特数的俗称:十五烛的灯泡。 异体字 燭 爞 曯 爥 汉英互译 candle、illuminate、light up、watt 造字法 形声:从火、蜀声 English candle, taper; shine, illuminate |
花 | huā | 艹 | 7画 | 基本字义 花 huā(ㄏㄨㄚ) ⒈ 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 ⒉ 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草。花匠。花事(游春看花等事)。 ⒊ 形状像花的东西:雪花。浪花。钢花。火花。棉花(棉的絮亦称花)。礼花(烟火)。挂花(指战斗中受伤)。 ⒋ 用花装饰的:花圈( quān )。花篮。花灯。花车。 ⒌ 具有条纹或图形 |
花烛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花烛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