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逆
- 拼音bū nì
- 注音ㄅㄨ ㄋ一ˋ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逋逆[ bū nì ]
⒈ 指逃窜的叛乱者。
引证解释
⒈ 指逃窜的叛乱者。
引《宋书·王镇恶传》:“前将军 刘穆之 见 镇恶 于 积弩营,谓之曰:‘公愍此遗黎,志荡逋逆。’”
《南史·宋纪上·武帝》:“裕 辞不获命,遂总军要,庶上凭祖宗之灵,下罄义夫之节,翦馘逋逆,荡清京华。”
逋逆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逆 | nì | 辶 | 9画 | 基本字义 逆 nì(ㄋ一ˋ) ⒈ 方向相反,与“顺”相对:逆流。逆行。逆风。逆转( zhuǎn )(局势恶化)。莫逆之交。 ⒉ 抵触,不顺从:忤逆。忠言逆耳。 ⒊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叛逆。逆产。 ⒋ 迎接:逆旅(旅店)。 ⒌ 预先:逆料(预料)。 异体字 屰 汉英互译 athwart、contradictorily 相关字词 顺 造字法 形声:外形内声 English disobey, rebel; rebel, traitor |
逋 | bū | 辶 | 10画 | 基本字义 逋 bū(ㄅㄨ) ⒈ 逃亡:逋逃。逋迁。逋荡。 ⒉ 拖欠:逋负。逋租。逋债。 ⒊ 拖延:逋留(逗留)。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辶、甫声 English flee, run away, leave debt unsettled |
逋逆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逋逆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