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磬
- 拼音míng qìng
- 注音ㄇ一ㄥˊ ㄑ一ㄥˋ
- 繁体鳴磬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鸣磬[ míng qìng ]
⒈ 击磬发声。
引证解释
⒈ 击磬发声。
引唐 王维 《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邱兰若》诗:“食随鸣磬巢乌下,行踏空林落叶声。”
唐 薛能 《赠禅师》诗:“鸣磬微尘落,移缾溼地圆。”
鸣磬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磬 | qìng | 石 | 16画 | 基本字义 磬 qìng(ㄑ一ㄥˋ) ⒈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⒉ 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⒊ 缢杀:“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 ⒋ 古同“罄”,空,尽。 异体字 声 殸 硜 造字法 会意 |
鸣 | míng | 鸟 | 8画 | 基本字义 鸣(鳴) míng(ㄇ一ㄥˊ) ⒈ 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⒉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⒊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⒋ 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异体字 鳴 汉英互译 ding、ring、sing、toll English cry of bird or animal; make sound |
鸣磬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鸣磬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