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淖
- 拼音sān nào
- 注音ㄙㄢ ㄋㄠˋ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三淖[ sān nào ]
⒈ 传说中川泽名。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川泽名。按, 郭璞 注《穆天子传》卷四“浊繇氏 之所食”引《山海经》作“有川名曰 三淖,昆吾 之所食。”与此略异。
引《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 龙山,日月所入。有三泽水,名曰 三淖,昆吾 之所食也。”
三淖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三 | sān | 一 | 3画 | 基本字义 三 sān(ㄙㄢ) ⒈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异体字 叁 參 弎 汉英互译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
淖 | nào chuò zhuō | 氵 | 11画 | 基本字义 淖 nào(ㄋㄠˋ) ⒈ 烂泥,泥沼:泥淖。污淖。淖泞(泥泞)。 ⒉ 〔淖尔〕蒙语,湖泊,如:“罗布淖淖”(即“罗布泊”,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⒊ 柔和。 其他字义 淖 chuò(ㄔㄨㄛˋ) ⒈ 古同“绰”,绰约。 其他字义 淖 zhuō(ㄓㄨㄛ) ⒈ 姓。 造字法 形声:从氵、卓声 English slush; mud |
三淖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三淖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