靸鞵
- 拼音sǎ xié
- 注音ㄙㄚˇ ㄒ一ㄝˊ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靸鞵[ sǎ xié ]
⒈ 拖鞋。无跟之鞋。
引证解释
⒈ 拖鞋。无跟之鞋。 唐 王叡 《炙毂子录·靸鞵舄》:“三代 皆以皮为之。靸鞵,《礼》云:单底曰履,重底曰舄,朝祭之服。自 始皇 二年,遂以蒲为之,名曰靸鞵。至 二世 加以凤首,尚以蒲为之。
引西晋 永嘉 元年,始用黄草为之…… 梁 天监 中, 武帝 以丝为之,名解脱履。”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尚书省旧制,尚书侍郎郎官,不得著靸鞵过都堂门。”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靸鞵》:“西 浙 之人,以草为履而无跟,名曰靸鞵。”
靸鞵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鞵 | xié | 革 | 19画 | 基本字义 鞵 xié(ㄒ一ㄝˊ) ⒈ 同“鞋”。 异体字 鞋 English shoes; boots |
靸 | sǎ | 革 | 12画 | 基本字义 靸 sǎ(ㄙㄚˇ) ⒈ 〔靸鞋〕a.一种草制的拖鞋;b.鞋帮纳得很密、前面有皮脸的布鞋。 ⒉ 方言,把布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穿(拖鞋):靸着鞋。 异体字 鞈 造字法 形声:从革、及声 English a child's shoes; slippers |
靸鞵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靸鞵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