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狸
- 拼音bān lí
- 注音ㄅㄢ ㄌ一ˊ
- 繁体斑貍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斑狸[ bān lí ]
⒈ 毛色斑斓的野猫。古小说载有晋张华为司空时,燕昭王墓前斑狸化为书生,拜访张华,与之论学问难,终被识破的故事。事见南朝梁吴《续齐谐记》。
引证解释
⒈ 毛色斑斓的野猫。古小说载有 晋 张华 为司空时, 燕 昭王 墓前斑狸化为书生,拜访 张华,与之论学问难,终被识破的故事。事见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
斑狸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狸 | lí | 犭 | 10画 | 基本字义 狸 lí(ㄌ一ˊ) ⒈ 即“貉”。 ⒉ 哺乳动物,形状与猫相似,毛皮可制衣物。亦称“狸子”、“狸猫”、“山猫”、“豹猫”。 异体字 貍 汉英互译 racoon dog 造字法 形声:从犭、里声 English fox |
斑 | bān | 文 | 12画 | 基本字义 斑 bān(ㄅㄢ) ⒈ 一种颜色中夹杂的别种颜色的点子或条纹:斑点。斑纹。斑斓。雀斑。斑秃。斑白。斑竹。斑驳(色彩错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喻从看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 异体字 䃑 辬 斒 汉英互译 speckle、spot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mottled, striped, freckle |
斑狸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斑狸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