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狄
- 拼音jīn dí
- 注音ㄐ一ㄣ ㄉ一ˊ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金狄[ jīn dí ]
⒈ 金人。铜铸的人像。
⒉ 借指佛或佛教。
⒊ 指南宋时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王朝。
引证解释
⒈ 金人。铜铸的人像。
引《文选·张衡<西京赋>》:“高门有閌,列坐金狄。”
李善 注:“金狄,金人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按 秦始皇 二十六年,长狄十二,见於 临洮,长五丈餘,以为善祥,铸金人十二以象之,各重二十四万斤,坐之宫门之前,谓之金狄。”
唐 李商隐 《石城》诗:“玉童收夜钥,金狄守更筹。”
清 孙中岳 《大侄书金陵回即走西安怅然念之》诗:“故宫荒草埋金狄,客路秋风动石鲸。”
⒉ 借指佛或佛教。
引《旧唐书·武宗纪》:“一朝隳残金狄,燔弃胡书,结怨於膜拜之流,犯怒於鄙夫之口。”
宋 苏轼 《赠梁道人》诗:“採药 壶公 处处过,笑看金狄手摩挲。”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又 林灵素 詆佛教谓之金狄乱华,当时金狄之语,虽詔令及士大夫章奏碑版亦多用之。”
⒊ 指 南宋 时北方 女真 族建立的 金 王朝。
引明 陶宗仪 《辍耕录·想肉》:“自 靖康 丙午岁, 金 狄乱华,盗贼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
金狄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金 | jīn | 金 | 8画 | 基本字义 金 jīn(ㄐ一ㄣ) ⒈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黄金。金子。金笔。 ⒉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金属。五金(旧指金银铜铁锡)。合金(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金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 ⒊ 钱:现金。基金。挥金如土。 ⒋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金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金声(a.钲声;b. |
狄 | dí | 犭 | 7画 | 基本字义 狄 dí(ㄉ一ˊ) ⒈ 中国古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郑等国之间,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因为他们主要居住于北方,故又通称“北狄”(亦作“翟”)。 ⒉ 秦汉以后,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⒊ 古代最下级的官吏。 ⒋ 有力的麋鹿。 ⒌ 古同“翟”,乐舞所用的雉羽。 ⒍ 姓。 造字法 形声:从犭、火声 English tribe from northern china; surnam |
金狄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金狄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