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议
- 拼音bó yì
- 注音ㄅㄛˊ 一ˋ
- 繁体駁議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驳议[ bó yì ]
⒈ 对别人主张、建议进行辩驳(多指书面的)
英correct;
⒉ 驳斥别人时提出的意见(多指书面的)
例祖冲之勇敢地进行了辩论,写出了一篇非常有名的驳议,指《辩戴法兴难新历》
⒊ 臣属向皇帝上书的一种,多指在书中驳斥别人的意见。如:柳宗元的《驳复仇议》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駮议”。
⒉ 古时臣属向皇帝上书的名称之一。就他人所论而予以辩驳。
引汉 蔡邕 《独断》卷上:“凡羣臣上书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其有疑事,公卿百官会议,若臺阁有所正处,而独执异议者,曰驳议。驳议曰:某官某甲议以为如是,下言臣愚戇议异。”
《后汉书·应劭传》:“又集駮议三十篇,以类相从,凡八十二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迄至 有汉,始立驳议……夫驳议偏辨,各执异见;对策揄扬,大明治道。”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后臺省駮议恐隳县官法,遂寝其行。”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汉 定礼仪,书亦四品:章有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别有谢恩,有封事,有让表,有驳议。”
⒊ 犹异议。
引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到 范墓 去粜没有好处’,同伴间也提出了驳议。”
国语辞典
驳议[ bó yì ]
⒈ 汉时臣属对朝廷决策有异议而上书,称为「驳议」。也作「駮议」。
引《东观汉记·卷一七·宋均传》:「数纳策谋,每驳议,未尝不合上意。」
《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国家乐闻驳议,黄发无愆,诏书过耳,何故自系?」
驳议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议 | yì | 讠 | 5画 | 基本字义 议(議) yì(一ˋ) ⒈ 意见,言论:议论。提议。建议。 ⒉ 讨论,商量: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 ⒊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议。恐招物议。 ⒋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议。驳议。 异体字 議 汉英互译 discuss、opinion、talk over、view 造字法 形声:从讠、义声 English consult, talk over, discuss |
驳 | bó | 马 | 7画 | 基本字义 驳(駁) bó(ㄅㄛˊ) ⒈ 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旁人的意见:批驳。驳斥。驳倒( dǎo )。反驳。驳论。驳议。 ⒉ 颜色不纯夹杂着别的颜色:斑驳。驳杂。 ⒊ 大批货物用船分载转运:驳运。驳船(转运用的小船。亦作“拨船”)。 异体字 駁 汉英互译 refute、argue、barge、lighter 造字法 会意:从马、从爻 English varicolored, variegated; mixed |
驳议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驳议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