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僧祇劫
- 拼音ā sēng qí jié
- 注音ㄚ ㄙㄥ ㄑ一ˊ ㄐ一ㄝˊ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阿僧祇劫[ ā sēng qí jié ]
⒈ 佛教语。谓无数极长之时节。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谓无数极长之时节。参见“阿僧祇”。
引晋 法显 《佛国记》:“菩萨从三阿僧祇劫,苦行不惜身命。”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阿僧祇劫修行,刹那时间瀟洒。”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二折:“柳翠,无量阿僧秪劫,与大千沙界轮迴,一切般若波罗蜜心,向不二门头变化,一条大路上天堂。”
阿僧祇劫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僧 | sēng | 亻 | 14画 | 基本字义 僧 sēng(ㄙㄥ) ⒈ 佛教指出家修行的人,梵语“僧伽”的简称:僧侣。僧尼。僧人。僧众。僧俗。高僧。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onze、monk 相关字词 尼、俗 造字法 形声:从亻、曾声 English Buddhist priest, monk; san of Sanskrit sangha |
祇 | zhǐ qí | 礻 | 8画 | 基本字义 祇 zhǐ(ㄓˇ) ⒈ 正、恰、只。《詩經•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攪我心。”三國•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誠,祇令事敗。” 其他字义 祇 qí(ㄑ一ˊ) ⒈ 地神。說文解字:“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如:“神祇”。 ⒉ 安心。《詩經•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也。”鄭玄•箋:“一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⒊ 大。《易經•繫辭下》:“不遠復,無祇悔。” 异体字 示 秖 造字法 |
劫 | jié | 力 | 7画 | 基本字义 劫 jié(ㄐ一ㄝˊ) ⒈ 强取,掠夺:劫掠。洗劫。劫道。劫富济贫。 ⒉ 威逼,胁制:劫持(要挟,挟持)。劫制。 ⒊ 灾难:劫数( shù )(佛教指注定的灾难)。劫难( nàn )。浩劫(大灾难)。遭劫。劫后余生。 异体字 刦 刧 刼 㤼 汉英互译 disaster、plunder、rob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take by force, coerce; disaster |
阿 | ā ē | 阝 | 7画 | 基本字义 阿 ā(ㄚ) ⒈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其他字义 阿 ē(ㄜ) ⒈ 迎合,偏袒:阿附。阿其所好。阿谀逢迎。 ⒉ 凹曲处:山阿。 造字法 形声:从阝、可声 |
阿僧祇劫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阿僧祇劫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