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笋
- 拼音bān sǔn
- 注音ㄅㄢ ㄙㄨㄣˇ
- 繁体斑筍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斑笋[ bān sǔn ]
⒈ 斑竹的笋。
引证解释
⒈ 见“斑笋”。斑竹的笋。笋,一本作“笋”。
引唐 杜牧 《长安送友人游湖南》诗:“青梅繁枝低,斑笋新梢短。”
宋 梅尧臣 《韩持国再遗洛中斑竹笋》诗:“牡丹开尽桃花红,斑笋迸林犀角丰。”
斑笋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笋 | sǔn | 竹 | 10画 | 基本字义 笋 sǔn(ㄙㄨㄣˇ) ⒈ 竹子初从土里长出的嫩茎、芽,又称“竹笋”,可以做菜吃。可食用者主要有“毛竹笋”、“慈竹笋”、“麻竹笋”等。 ⒉ 竹子的青皮:笋席(用竹青编成的席子)。 ⒊ 古同“榫”。 异体字 榫 筍 汉英互译 bamboo shoot 造字法 形声:从竹、尹声 English bamboo shoots |
斑 | bān | 文 | 12画 | 基本字义 斑 bān(ㄅㄢ) ⒈ 一种颜色中夹杂的别种颜色的点子或条纹:斑点。斑纹。斑斓。雀斑。斑秃。斑白。斑竹。斑驳(色彩错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喻从看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 异体字 䃑 辬 斒 汉英互译 speckle、spot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mottled, striped, freckle |
斑笋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斑笋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