蹛林
- 拼音dài lín
- 注音ㄉㄞˋ ㄌ一ㄣˊ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蹛林[ dài lín ]
⒈ 匈奴秋社之处。匈奴土俗,秋社绕林木而会祭,故称。
⒉ 借指匈奴。
⒊ 古州名。唐有蹛林州。属陇右道。初隶北庭都护府,后隶凉州都督府。在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见《新唐书·地理志七下》。
引证解释
⒈ 匈奴 秋社之处。 匈奴 土俗,秋社绕林木而会祭,故称。
引《史记·匈奴列传》:“秋,马肥,大会 蹛林,课校人畜计。”
司马贞 索隐引 服虔 曰:“匈奴 秋社八月中皆会祭处。”
张守节 正义引 颜师古 曰:“蹛者,﹝遶也,言﹞遶林木而祭也。 鲜卑 之俗,自古相传,秋祭无林木者,尚竖柳枝,众骑驰遶三周乃止,此其遗法也。”
元 柳贯 《次伯长待制韵送王继学修撰马伯庸应奉扈从上京》:“蹕道云开朝采正,蹛林风定雪花乾。”
⒉ 借指 匈奴。
引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徵调曲六》:“无劳凿空於大夏,不待蹶角於蹛林。”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喜唐公自契丹归》:“燕 人候望空甌脱,胡马追随出蹛林。”
清 唐孙华 《题<文姬入塞图>》诗:“一朝沸脣动天地,蹛林毳幙长流离。”
⒊ 古州名。 唐 有 蹛林州。属 陇右道。初隶北庭都护府,后隶 凉州 都督府。在今 甘肃省 秦安县 东北。见《新唐书·地理志七下》。
蹛林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林 | lín | 木 | 8画 | 基本字义 林 lín(ㄌ一ㄣˊ) ⒈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林。森林。林海。林薮(a.山林小泽;b.喻丛集的处所)。 ⒉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林。艺林。碑林。儒林。 ⒊ 姓。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ircles、forest、woods、Lin 造字法 会意:从二木 English forest, grove; surname |
蹛 | dài | 足 | 18画 | 基本字义 蹛 dài(ㄉㄞˋ) ⒈ 繞,環繞:“秋,馬肥,大會蹛林。” 异体字 滯 跌 |
蹛林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蹛林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