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曲
- 拼音jiāng nán qū
- 注音ㄐ一ㄤ ㄋㄢˊ ㄑㄨ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江南曲[ jiāng nán qǔ ]
⒈ 乐府《相和曲》名。也称《江南可采莲》。古辞写江南采莲时的景色,纯用白描。参阅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江南》。
引证解释
⒈ 乐府《相和曲》名。也称《江南可采莲》。古辞写 江 南采莲时的景色,纯用白描。参阅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卷上、 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江南》。
江南曲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曲 | qū qǔ | 曰 | 6画 | 基本字义 曲(麯、麴) qū(ㄑㄨ) ⒈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 zhé )。曲笔(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②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⒉ 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 jiě )。委曲求全。 ⒊ 弯曲的地方:河曲。 ⒋ 偏僻的地方:乡曲。 ⒌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酒曲。曲霉。 ⒍ 姓。 其他字义 曲 qǔ(ㄑㄨˇ) ⒈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曲艺。曲话。 ⒉ |
南 | nán nā | 十 | 9画 | 基本字义 南 nán(ㄋㄢˊ) ⒈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⒉ 姓。 其他字义 南 nā(ㄋㄚ) ⒈ 〔南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南南阿弥陀佛”、“南南观世音菩萨”。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outh 相关字词 北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outh; southern part; southward |
江 | jiāng | 氵 | 6画 | 基本字义 江 jiāng(ㄐ一ㄤ) ⒈ 大河的通称:江山。江河。江天。江干( gān )(江边)。江心补漏(喻错过时机,补救已迟)。 ⒉ 特指中国长江:江防。江汉。江淮。江左(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的全部地区)。江右(a.古代指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中下游以南地区;b.旧时江西省的别称)。江东(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三国时吴国的全部地区)。江表(古代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⒊ 姓。 异 |
江南曲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江南曲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