萪藤
- 拼音kē téng
- 注音ㄎㄜ ㄊㄥˊ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萪藤[ kē téng ]
⒈ 植物名。
引证解释
⒈ 植物名。
引《齐民要术·藤》引 汉 杨孚 《异物志》:“萪藤,围数寸。重於竹,可为杖。篾以缚船,及以为席,胜竹也。”
萪藤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藤 | téng | 艹 | 18画 | 基本字义 藤 téng(ㄊㄥˊ) ⒈ 指“白藤”、“紫藤”:藤条。藤椅。藤床。 ⒉ 〔藤黄〕a.常绿乔木,茎高达二十米,树脂黄色,有毒;b.这种植物的树脂,可作国画颜料。 ⒊ 泛指匍匐茎或攀援茎:藤本植物。瓜藤。葡萄藤。顺藤摸瓜。 异体字 籐 䕨 汉英互译 bine、ratan、rattan、vine 造字法 形声:从艹、滕声 English rattan, cane; creeper plant |
萪 | kē | 艹 | 12画 | 基本字义 萪 kē(ㄎㄜ) ⒈ 一种生长在海边的藤本植物。 ⒉ 海葱,一种草。 统一码 萪字UNICODE编码U+842A,10进制: 33834,UTF-32: 0000842A,UTF-8: E8 90 AA。 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
萪藤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萪藤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