髯口
- 拼音rán kǒu
- 注音ㄖㄢˊ ㄎㄡˇ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髯口[ rán kǒu ]
⒈ 表演中国传统戏剧时演员口上所挂的假髯。
英artificial whiskers worn by actors in Chinese operas;
引证解释
⒈ 也称口面。传统戏曲演员扮演脚色时所戴假须。因身分、性格不同而种类各异。
引《北京晚报》1983.2.25:“趟马时他右手绕马鞭,左右甩鞭,勒马,两层水袖不散,髯口(胡子)不乱。”
《人民文学》1982年第4期:“怎么不戴髯口就上去啦。”
《新民晚报》1968.8.7:“戴上了 黑三 髯口,会影响他引吭高歌吗?”
国语辞典
髯口[ rán kou ]
⒈ 国剧演员所挂的假胡须。用头发或马尾等制成。
英语artificial beard worn by Chinese opera actors
髯口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髯 | rán | 髟 | 15画 | 基本字义 髯 rán(ㄖㄢˊ) ⒈ 两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美髯。虬髯。白发苍髯。髯口(演戏用的假胡子。“口”读轻声)。 异体字 䫇 髥 汉英互译 beard 造字法 形声字:从髟、冉声 English beard; mustache |
口 | kǒu | 口 | 3画 | 基本字义 口 kǒu(ㄎㄡˇ) ⒈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⒉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⒊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⒋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⒌ 破裂的地方:口子。 异体字 叩 汉英互译 gob、jaws、meatus、mouth、ora、orifice、ostium、scoop、stoma、stomata 相关字词 心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mouth; open end; entrance, gate |
髯口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髯口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