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駹
- 拼音rǎn máng
- 注音ㄖㄢˇ ㄇㄤˊ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冉駹[ rǎn máng ]
⒈ 汉代西南的两个少数民族,亦指其国名。冉,亦作“冄”。
⒉ 泛指我国古代边境少数民族。
引证解释
⒈ 汉 代西南的两个少数民族,亦指其国名。冉,亦作“冄”。
引《史记·西南夷列传》“自 筰 以东北,君长以什数, 冄 駹 最大”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蜀 西徼外 羌,茂州、冄州,本 冄、駹国 地也。”
汉 桓宽 《盐铁论·结和》:“先帝兴义兵以诛暴强,东灭 朝鲜,西定 冉 駹。”
⒉ 泛指我国古代边境少数民族。
引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戢干戈,櫜弓矢,万方偃武以修文;役 邛 筰,朝 冉 駹,亿载宅中而图大。”
冉駹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冉 | rǎn | 冂 | 5画 | 基本字义 冉 rǎn(ㄖㄢˇ) ⒈ 龟甲的边。 ⒉ 〔冉冉〕a.毛、枝条等柔软下垂;如“柳枝冉冉”;b.慢慢地,如“月亮冉冉升起”。 ⒊ 姓。 异体字 冄 聃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ender; weak; proceed gradually |
駹 | máng | 馬 | 17画 | 基本字义 駹 máng(ㄇㄤˊ) ⒈ 青色的马。 ⒉ 杂色的牲口:“用駹可也。” 异体字 English black horse with a white face |
冉駹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冉駹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