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臡
- 拼音sān ní
- 注音ㄙㄢ ㄋ一ˊ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三臡[ sān ní ]
⒈ 指以麋、鹿、麇制成的三种肉酱。
引证解释
⒈ 指以麋、鹿、麇制成的三种肉酱。
引《周礼·天官·醢人》:“王举,则共醢六十罋,以五齐、七醢、七菹、三臡实之。”
郑玄 注:“三臡,麋、鹿、麇臡也。”
《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张衡 《七辩》:“嘉肴杂醢,三臡七菹。”
明 邵璨 《香囊记·琼林》:“五齏、七菹与三臡,总是仙庖珍味。”
三臡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三 | sān | 一 | 3画 | 基本字义 三 sān(ㄙㄢ) ⒈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异体字 叁 參 弎 汉英互译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
臡 | ní luán | 肉 | 25画 | 基本字义 臡 ní(ㄋ一ˊ) ⒈ 带骨的肉酱。 其他字义 臡 luán(ㄌㄨㄢˊ) ⒈ 古同“脔”。 异体字 腝 臠 |
三臡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三臡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