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学校
泸州幼儿园泸州小学泸州中学泸州职高技校泸州大学泸州培训机构泸州教育局
汉语字典
部首查字 拼音查字 笔画查字 结构查字 二叠字 三叠字 四叠字 多音字 汉字笔顺 汉字拆字
词典相关
汉语词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 近义词 造句大全
诗词大全
诗词分类 诗人大全 诗词名句 诗词大全
英语词典
英语单词 高中英语 CET4英语 CET6英语 TOEFL英语 考研英语 IELTS英语 GRE英语 英语词典 汉英字典 汉英词典 英语短语
查校网 > 泸州 > 大学 > 泸州医学院

泸州医学院

  • 公办办学性质
  • 未知在校师生
  • 5932浏览次数

学校简介

泸州医学院是四川省省属高等院校,坐落在川、渝、滇、黔结合部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泸州市。学院始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1959年升格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泸州医学院。198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3、2009、2010年分别获准成为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00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被评为优秀等级。

学院现有忠山和城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本部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7万余m2,学生宿舍建筑总面积10万余m2,运动场地总面积7万余m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367万余元,多媒体教室78间,语音室13间,教学用计算机2475台。图书馆建筑总面积为2.74万余m2,馆藏文献170万册(含电子文献84万余册)。现有16个二级院(系),全日制在校学生14000余人,其中留学生220人,研究生960人,本科生12800余人,专科生500人。面向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生源丰富、质量良好,近10年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2006年起口腔医学和麻醉医学专业在川、渝两地纳入第一批本科招生专业,2011年医学检验专业在四川纳入第一批本科招生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学院在岗教职员工有1158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教师队伍中,学院及三附院共有正高级职称250人,副高级职称497人,硕士生导师380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2人,四川省级教学名师4人,获得省、市、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49人。

学院设有医、理、文、法等7个学科门类。有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理学等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学)、内科学(传染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5个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是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设有临床医学等18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麻醉医学和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麻醉医学是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临床医学、麻醉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及预防医学专业是四川省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内科学、外科学、麻醉学以及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团队是四川省省级教学团队。临床医学、麻醉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预防医学、法学、护理学专业是我院特色专业。学院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7门,院级精品课程42门。“西部地方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西部地方院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四川省地方属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学院拥有体系较为完备的科学研究基地,医学电生理实验室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膜通道功能、结构与信号转导同步研究基地是四川省科技条件平台,医学电生理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感染与免疫实验室3个实验室是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医事卫生法治研究中心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另有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1个、二级实验室3个。2010年,学院通过资源整合成立了医学基础研究中心、药物与功能性食品研究中心。2010年,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我院心血管医学研究所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博士后工作。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实验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为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学院实施了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在三个层面上对本科教学进行了改革:一是加强了学科建设,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强化专业基础,修订和完善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和加强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及临床应用能力的培养;二是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了精品课程建设,加大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建设和应用;三是进行了学分制的教育管理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健全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在近两次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学院获得一等奖2 项、二等奖5 项、三等奖6项。

近5年来,学院共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79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承担国家“863”计划子项目1项,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项,参加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获得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四川省科技厅等部省级项目88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7项,出版学术专著33部,发表论文5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587篇,SCI收录论文104篇;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7项,科研的立项及获奖的数量、级别逐年提高。学院主办有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类学术期刊《泸州医学院学报》,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我国第一份医学与法学交叉渗透、相互结合的学术性季刊《医学与法学》杂志公开发行。

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其中附属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附属中医院是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附属口腔医院是四川第二大口腔专科医院且正在申报三级甲等专科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12所,开放床位共12000余张,另有三级乙等及以上临床教学医院29所及其他稳定的校外专业教学实习基地30余个。3所直属附属医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疗、科研、教学水平,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连上台阶。早在20世纪60年代,附属医院率先在四川省成功开展断肢再植手术;70年代末继华西医科大学之后在四川省第二家成功开展器官移植手术;2004年成功开展四川省首例连体婴儿分离术,2005年成功开展四川省首例心脏移植手术,是川、渝、滇、黔结合地区的医疗、教学、科研中心。

近年来,学院加强了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日本、德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教育、医疗卫生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联系,并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援外医疗工作成绩显著。学院聘请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口腔医学专家邱蔚六教授和美国国家健康总所糖尿病、消化病及肾病研究所哺乳类遗传实验室主任、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邓初夏博士为客座教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著名法学专家梁慧星教授为兼职教授。通过扩大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学院教学、科研、医疗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面对高教大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需求,按照四川省教育厅、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对我院办学的定位,学院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大力推进质量立院、科技兴院和人才强院战略,全面提高学院的教学、科研、医疗和社会服务的整体实力和水平,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学习、和谐、奋进、品牌”的高水平医学院校而不懈奋斗。

学校评价

  • 教学规模:
  • 周边环境:
  • 收费合理:
  • 教学设备:
  • 教学质量:
  • 师资力量:
  • 校园环境:
  • 社会影响:
  • 校园食堂:

招生简章

该校招生简章暂未公布,详情请咨询学校官方进行了解!

收费介绍

该校学费信息暂未公布,详情请咨询学校官方进行了解!

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四川泸州市忠山路3段319号
学校电话:0830-3161658(含传真)

本站关于【泸州医学院】的介绍、联系电话、招生简章、收费情况、学校评价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请以【泸州医学院】的学校实际情况为主!如您遇到信息错误,可通过:信息纠错进行申诉,收到信息后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

其它城市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