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诗词分类 诗人大全 诗词名句 诗词大全
词典相关
汉语词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 近义词 造句大全
汉语字典
部首查字 拼音查字 笔画查字 结构查字 二叠字 三叠字 四叠字 多音字 汉字笔顺 汉字拆字
英语词典
英语单词 高中英语 CET4英语 CET6英语 TOEFL英语 考研英语 IELTS英语 GRE英语 英语词典 汉英字典 汉英词典 英语短语
王安石

王安石

宋代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主要成就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所作多为有关政令教化、适于世用之文。他反对西昆派杨亿、刘筠等人空泛的靡弱文风,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也。”(《上人书》)正因为安石以“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临川先生文集》等。他所著的《伤仲永》在人教版初一下册课本有收录。

言简练明快笔力雄健
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这些文章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王安石的政论文在唐宋八大家中是突出的,他驾驭语言的能力非常强,其言简练明快,却无害于笔力雄健。其文以折为峭而浑灏流转,词简而意无不到。《上仁皇帝言事书》,是主张社会变革的一篇代表作,根据对北宋王朝内外交困形势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完整的变法主张,表现出作者“起民之病,治国之疵”的进步思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在叙述并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的同时,尖锐地提示了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问题,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利建树,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它对第二年开始施行的新政,无异吹起了一支前奏曲。《答司马谏议书》,以数百字的篇幅,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事,严加剖驳,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措词得体,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安石的政论文,不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谨严,主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只用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刘熙载《艺概.文概》),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这时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王安石的一些小品文,脍炙人口,《鲧说》《读孟尝君传》《书刺客传后》《伤仲永》等,评价人物,笔力劲健,文风峭刻,富有感情色彩,给人以显豁的新鲜觉。他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城陂院兴造记》,简洁明快而省力,酷似柳宗元;《游褒禅山记》,亦记游,亦说理,二者结合得紧密自然,用简单的自己游山洞的经历说明了大道理:“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诗歌造诣
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以熙宁九年(1076)左右王安石被罢相的时间划界而分为前、后期,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荆公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后为群牧羊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叶梦得《石林诗话》)。前期的诗歌,长于说理,倾向性十分鲜明,涉及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问题注意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替他们发出了不平之声。《感事》《兼并》《省兵》等,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描写和提示了宋代国势的积弱或内政的腐败,指出了大地主、大商人兼并土地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危害,提出“精兵择将”的建议;《收盐》《河北民》等,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备受统治者迫、害压榨的悲惨遭遇;《试院中》《评定试卷》等,则直接抨击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要求起用具有经世济国的人才;《元日》《歌元丰》等,热情地讴歌了变法带来的新气象和人民的欢乐;《商鞅》《贾生》等,通过对历史人物功过得失的价,抒发了自己的新的见解和进步意义。王安石后期的隐居生活,带来了他的诗歌创作上的变化。他流连、陶醉于山水田园中,题材内容比较狭窄,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抒发一种闲恬的情趣。但艺术表现上却臻于圆熟,“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味之,便沉沆瀣生牙颊间。”(《后山诗话》载黄鲁直语)《泊船瓜洲》《江上》《梅花》《书湖阴先生壁》等诗,观察细致,精工巧丽,意境幽远清新,表现了对大自然美的歌颂和热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王荆公体
“王荆公体”的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载体是其晚期雅丽精绝的绝句。其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其短处在于作诗主意求工,主意之过流为议论,好求工而伤与巧;故“王荆公体”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这既体现了宋诗风貌的部分特征,又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可谓既有唐音,又有宋调,对宋诗的发展影响较大。
王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虽不以词名家,但其“作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通过描写金陵(今江苏南京)壮丽景致及怀古伤今,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竞逐”的腐朽生活,豪纵沉郁,被赞为咏古绝唱。它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共开豪放词之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文学主张
从文学角度总观王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但是,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虽然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但也不失大家风范,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颗明星。

人物生平

庆历二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签书淮南东路(治所在今江苏扬州)节度判官公事、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知县。舒州(今安徽安庆)通判、江南东路(在今江浙一带)刑狱。治平四年(1067(丁未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逝于江宁(今江苏南京)钟山,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是唐宋著名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的诗文

  • 春风满地月如霜,拂晓锺声到景阳。

    花底裌衣朝宿卫,柳边新火起严妆。

    冰残玉甃泉初动,水涩铜壶漏更长。

    从此暄妍知几日,便应鶗鴂损年芳。

  • 草堂今寂寞,往事翳山椒。

    蕙帐空留鹤,萝衣终换貂。

    生皆堕天秩,隐或寄公朝。

    叠颖何劳怒,东风汝自摇。

  • 数椽生草覆莓苔,一径墙阴斸雪开。

    王吉囊衣新徙舍,杖藜从此为君来。

  • 漫披陈蠹学经纶,捧檄生平祗为亲。

    闻道不先从事早,课功无状取官频。

    岂堪置足青冥上,终欲回身寂寞滨。

    俯仰谬恩方自歉,惭君将比洛阳人。

  • 余闻古之人,措法贻厥後。

    命官惟贤材,职事又留狃。

    止能权轻重,王府则多有。

    岂尝搉其子,而为民父母。

    当时所经营,今十已毁九。

    其一虽幸在,漂摇亦将朽。

    公卿患才难,州县固多苟。

    诏令虽数下,纷纷谁与守。

    官居甚传舍。

    位以声势受。

    既不责施为,安能辨贤不。

    区区欲捄弊,万谤不容口。

    天下大安危,谁当执其咎。

    劳心适有罪,养誉终天丑。

    岂惟祖子孙,教戒及朋友。

    贵者大其领,诗人歌四牡。

    至尊空独忧,不敢乐饮酒。

    哿矣富阡陌,哀哉此无糗。

    乡闾人所怀,今或弃而走。

    岂无济无术,使尔安畎亩。

    故今二三公,戮尹思矫揉。

    永惟东南害,茶法盖其首。

    私藏与窃贩,犴狱常纷纠。

    输将一不足,往往死鞭杻。

    贩陈彼杂恶,强卖曾非诱。

    已云困关市,且复搔林薮。

    将更百年弊,谓民知可否。

    出节付群材,询谋欲经久。

    朝廷每若此,自可跻仁寿。

    因知从今始,渐欲人财阜。

    吾宗恢奇士,选使自朝右。

    聪明谅多得,为上归析剖。

    王程虽薄遽,邦法难卤莽。

    愿君博谘诹,无择壮与考。

    余知茶山民,不必生皆厚。

    独当征求任,尚恐难措手。

    孔称均无贫,此语今可取。

    譬欲轻万钧,当令众人负。

    强言岂宜当,聊用报琼玖。

  • 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

    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

    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

    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

    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咍。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

    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

    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

    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

  • 一马常随世事驰,岂论江激与河湄。

    已成白发潘常侍,更似青衫杜拾遗。

    勋业傥来知有命,文章聊欲见无期。

    喜君材俊能从我,力学何妨和子思。

  • 柔桑采尽绿阴稀,

    芦箔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

    如何勤苦尚凶饥?

  • 颓垣断渐有平沙,老木荒榛八九家。

    河势东南吹地坼,天形西北倚城斜。

    倾壶语罢还登眺,岸帻诗成却叹嗟。

    万事因循今白发,一年容易即黄花。

  • 西崦水泠泠,沿冈有洊亭。

    自从春草长,遥见只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