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
部首查字 拼音查字 笔画查字 结构查字 二叠字 三叠字 四叠字 多音字 汉字笔顺 汉字拆字
词典相关
汉语词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 近义词 造句大全
诗词大全
诗词分类 诗人大全 诗词名句 诗词大全
英语词典
英语单词 高中英语 CET4英语 CET6英语 TOEFL英语 考研英语 IELTS英语 GRE英语 英语词典 汉英字典 汉英词典 英语短语

军兵造句

“军兵”的解释

军兵[jūn bīng] 军兵 军兵,读音为jūn bīng,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兵卒。

用“军兵”造句

1、八路军兵强马壮,活跃在抗战的第一线。

2、一八一四年,俄、奥、普联军兵临巴黎城下,理工学校学生要求参战。面临灭顶之灾的拿破仑却说:我不愿为取金蛋杀掉我的老母鸡!后来,这句名言被刻在巴黎理工学校梯型大教室的天花板正中心,一直激励着该校师生奋发好学。

3、我人民解放军兵强马壮,天下无敌。

4、我军兵临城下,敌人土崩瓦解。

5、所有的诸军兵种协同进攻战斗,都要用最简单的方式进行周密的协调。

6、我军兵临城下,敌人早已闻风丧胆,所以一触即溃。

7、敌军兵临城下,为保存有生力量,我们做了战略转移。

8、多亏将军好计谋,让我军兵不血刃,赢得胜利。

9、敌军见到我军兵力强大,便知难而退,开始撤军。

10、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困和宣传瓦解,我军兵不血刃解放了这座古城。

11、我军兵临城下,令守城敌军前来谈判投降,他们却狐疑不决。

12、由于发动了强大的政治攻势,我军兵不血刃,便大获全胜。

13、由于心战的成功,敌寇不战而降,我军兵不血刃,大获全胜。

14、由于主将逃跑,敌军兵败如山倒。

15、由於心战的成功,敌寇不战而降,我军兵不血刃,大获全胜。

16、由於敌人军心涣散,联军兵不血刃,收復了好几座城市。

17、由于敌人军心涣散,联军兵不血刃,收复了好几座城市。

18、但是为什么三代王室的统治者在敌军兵临城下时,也从来不采取守城拒敌的战术呢?

19、我军兵临城下,敌人吓得赶忙撤退。

20、我军兵临城下,敌人早就抱头鼠窜了。

21、史载楚汉相争时,刘邦率大军兵临城下,项羽派人痛斥刘邦不义,并以刘邦的父亲为人质,威胁要将其烹煮。

22、解放军兵不血刃,和平解放西藏。

23、各军兵种需要他们自己的地图.

24、战斗命令伏兵:在敌人部队埋伏减少敌军兵数.

25、各军兵种都可以进行各自的模拟训练.

26、为了实现各军兵种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信息的质量和实时共享能力,建设一体化信息系统成为必然。

27、这样,所有的埃及军兵和战车就都覆没在大海之中;法老派来的大军,全军覆没.

28、各军兵种需要他们自己的舆图。

29、南军兵力不足,所剩廖廖无几。

30、利用系统科学协同理论中的自组织理论模型,对联合作战系统内各军兵种之间的力量协同机理进行研究。

31、导弹摧毁了一个美军兵营。

32、这就要求我们各军兵种必须协同作战.

33、赵国急忙向齐国求救,但齐国军师孙膑断定与魏军兵锋相对非明智之举,于是转而突袭其在大梁的都城。

34、联合作战与多军兵种协同作战的区别是什么?

35、各军兵种都可以实行各自的模仿练习。

36、各军兵种都可以进行各自的模拟练习.

37、新军兵役制度的制定标志着近代兵役制度在我国的基本确立,新军官制则奠定了中国近代军官制度的基础。

38、深化以战区为基础的卫生联勤保障后,军兵种部队不再保留医疗保障实体,必须相应改革特勤人员医疗保障模式。

39、德军兵力的实际部署为:在加莱配置了23个师;而在诺曼底,只有隆美尔指挥的6个师外加3个团。

40、各军区、军兵种组织的年度例行性演习均把联合作战作为重要课题。

41、主帅逃跑,十万金军兵临建康城下。

42、三百军兵举着火把,披星戴月,来到了方家门前。

43、除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战区各保留1所正师级总医院外(301医院降为副军级),精选部分综合水平高的医院予以保留,作为正团级编制纳入各联勤保障旅管辖。

44、,当年唐军久攻不下的安市城在三征辽东的战争中,守城将领弃城东逃,唐军兵不血刃,垂手而得。

45、大兵四处括搜得牵出,元帅令军兵押人囚车,复出示谕安民,然后传令大军起程,涉水登山,非止三两天得回京师,一连二三十日,方奏凯而归。

46、若期年之后,我军兵马精熟,粮草齐备,旬月之间,可取雍凉,然此时也,我与彼胜负之数,唯在四六之间。

47、一波近百人的黄巾士兵从不远处的密林中涌出,而自两军兵刃互接,一时间刀光剑影飞舞,空中百箭齐射。

48、面对辽东军层次分明、有主有次的配合,苏仆延、乌延所统领的三万军兵全线崩盘,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乌桓军撒开双腿,朝自家辽西城方向溃逃。

49、能够被镇蛮王委以如此重任,此人自然不是普通的血魂军兵士,有此等声传数里如临耳旁的修为实力,也不稀奇。

50、当初于禁将军兵败回朝,深感愧怍,已交绯印于宫中;却不知徐晃将军随司马都督出征而殁,绯印又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