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
部首查字 拼音查字 笔画查字 结构查字 二叠字 三叠字 四叠字 多音字 汉字笔顺 汉字拆字
词典相关
汉语词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 近义词 造句大全
诗词大全
诗词分类 诗人大全 诗词名句 诗词大全
英语词典
英语单词 高中英语 CET4英语 CET6英语 TOEFL英语 考研英语 IELTS英语 GRE英语 英语词典 汉英字典 汉英词典 英语短语

考据造句

“考据”的解释

考据[kǎo jù] 考据 考据,汉语词汇。 拼音:kǎo jù 基本解释:指研究文献或历史问题时,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出处刘因《夏日饮山亭》诗。

用“考据”造句

1、考据、验证都是必要的工作,为的就是避免牵强附会地推论。

2、我们考据这些材料是为了证明我们无产阶级的真理,证明历史的真理,找出历史的本来面目,找出历史的发展规律。

3、圣经、考据、基督复活、千古文明、教堂、圣歌,都无法辩驳这样一个小小的事实:上帝创造了老鼠。上帝创造了老鼠这件事,就像一场完美谋杀案里留下的指纹。

4、宋代以前,历史考据学有一定的发展,但并不成熟不系统。

5、分析了包世臣对乾嘉考据学、今文经学的看法,以及包世臣与常州士人交往中的相互影响。

6、戴震是乾嘉时期最著名的考据学家,在中国语言文字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7、清**据学是学术界多次探讨的老问题。

8、近人论学,好争汉宋。谓宋儒尚义理,清儒重考据,各有所偏,可也。钱穆

9、戴震是乾嘉时**据学“皖派”朴学大师,一生著述宏富。

10、摘要清**据学是学术界多次探讨的老问题.

11、戴震是乾嘉时期考据学派的集大成者,在清代近三百年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2、他在反思乾嘉考据学基础上提出的“新考证学”,更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13、其道德文章,皆名一时,尤长考据之学,着有《唐韵考》、《杜律疏》、《玉台新咏考异》等书。

14、“考据并不意味着钻故纸堆,闭目塞听。

15、考据生平校补讹夺把握鲁迅思想来源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林辰先生。

16、“考据学是求真之学”,“历史学家要有很强的自信力,一个历史学家要坚定不移,不要为一时的风浪而动摇不定”。

17、其手稿密行细字,小如黍米,圈圈点点,举证浩繁,考据颇详。

18、《新文学考据举隅》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1990年12月第1版,印1200册。

19、考据学派的支流是有些人沉埋故纸堆中,专意考核一词一义,虽然对整理古代文献有不少成绩,但在思想上毫无建树,以致白首穷经,不阐一理。

20、澳门大学汤开建教授条分缕析,取精用弘,从文献学、考据学等角度多方位对明季刘承范《利玛传》进行分析,论证翔实,高度评价了其历史价值。

21、各位学者的识断高下一言难尽,但毫无疑问,从学术流变的内部规律来剖析考据学的成因是颇有创意也颇具魅力的。

22、即使你一字不漏地掌握了马克思的全部文本,而且以汉学家训诂考据的精神去皓首穷经,你也未必就百分之百地回到了马克思。

23、对天文、数学、经学、历算、地理、方志、音韵、训诂均有精深研究,为乾嘉时代皖派考据大师.

24、以其中有关考史的优良方法与突出成就为切入点,总结王鸣盛对历史考据学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25、它与“书必篆隶”、“器从旧式”、“官名从古”、“礼从古制”等社会风气以及经学领域的汉学复兴、学术领域的考据学兴起、藏古之家的大量出现等,乃是同一种背景下的产物。

26、以往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往往偏重于其史学思想、史学观点以及校勘学、目录学、历史编纂学等方面,而忽略了历史考据的本身。

27、《文史》1962年创刊,确立“崇尚实学、去绝浮言”的办刊宗旨,偏重于资料和考据这一独特风格。

28、我常感到,最理想的著述应当是文献学与文艺学的高度结合,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亦即考据、义理均详且精,再加以文辞优美,即清儒所标举之高境。

29、本书是著名作家林海音关于中国豆腐的编辑文集,分散文豆腐、考据豆腐、家乡豆腐、海外吃豆腐、豆腐菜单五个章节,文章几乎都是名家之作。

30、这一考证,可说是20世纪中国文史考据的一大收获,佐证纷纶,卓识特出。

31、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选择,既需考据事实,更需辨明是非。

32、呜呼!吾师讲义理学,宗尚考据,治古文辞,谋国之忠,知人之明,昭如日月。

33、我拙于考据,拎不清几个名称出现的缘起始末,只想从文学性、书名学的意义上说一说。

34、如果说上面介绍的那几位都是无名之辈、无从考据的话,那么草药刘寄奴所引出的这一位可是一个有名有姓、有档可稽的大人物。

35、一尊耸立于僻远村落的石刻像,历经800多年沧桑,虽村人仰之弥久,但从未有人对其进行考据论证,致使石像的身世、价值、功用等长期以来成为不解之谜。

36、鄞人全祖望极服其考据精博。

37、再说了,同样都是男人的皮,岳母刺字,好歹也算是刺下了四个象形文字,而你要考据的,却只是几道涂鸦样的抓痕,连笔画也谈不上。

38、《俗书刊误》12卷,则是焦竑在文字学与考据学方面的代表作。

39、清乾、嘉始,考据学风大起,书法界“碑学派”应运而生,篆、隶、楷书体有了极大的发展,而帖学式微衰落,帖学一脉之草书也一蹶不振。

40、本谱内列五百二十三姓,比现存百家姓图典多十九姓,此书为本人历经十年考据而编著。

41、而且言之凿凿,从自己的爷爷辈儿说起,言情、纪实与麻考据并重,大有向曹雪芹算“变天账”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