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
部首查字 拼音查字 笔画查字 结构查字 二叠字 三叠字 四叠字 多音字 汉字笔顺 汉字拆字
词典相关
汉语词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 近义词 造句大全
诗词大全
诗词分类 诗人大全 诗词名句 诗词大全
英语词典
英语单词 高中英语 CET4英语 CET6英语 TOEFL英语 考研英语 IELTS英语 GRE英语 英语词典 汉英字典 汉英词典 英语短语

致知造句

“致知”的解释

致知[zhì zhī] 致知 致知:达到完善的理解。出于《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南宋朱熹注:“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明王守仁谓“致”即行,以论证其“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基本纲领的一部分。

用“致知”造句

1、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2、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3、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4、他以“格物致知”阐述其认识论和方法论。

5、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王阳明

6、“我们大致知道事情是如何发生的,但是我们不了解其中的细节”,故宫博物馆的北京出副主任李文儒如是说。

7、所定课目有:语文学、象数学、格物学、致知学.

8、中国传统空间美学追求格物致知,探索“物”在各种平衡下的潜力,驱使设计表现出人性化的一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对话。

9、“格物致知”是传统文化与知识论的重要概念,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10、程朱“格物致知”论的失败正是其整个悲剧命运的一个缩影,它对理解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之发展滞后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1、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程颐

12、“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之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

13、学习模式开启,进入格物致知状态。

14、——通过格物致知来达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心中的理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知而行之,努力做到为善去恶。

15、柳致知又试了劈、钻、炮、横四行拳术,都能做到拳出有声,表明在最后瞬间,拳速已突破了声障,空气才发出暴鸣声。

16、白崖书院少主孔庖,年方志学,却独自一人踏上格物致知之途。

17、其实,我最想读的是最后三辑里的文字,想大致知道他插架的书。

18、六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9、王振宇努力想了想后世一些接人待物方面的经验,大致知道该怎么操作。

20、乃居德于弘,则正心诚意之不讲,而天下之大本以遗;自谓无疑于道,则格物致知之不用,而天地之化育,其日迁于吾前者,具忘之矣。

21、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2、朱子以为,只有在事事物物上求得一定理,才能止于至善,故需要下格物致知的工夫。

23、当我们祈求精神世界的护持时,只要诚心够一定有求必应。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4、先秦时期,已存在知行之辩,主要源于哲人思者对人们的致知过程和践行过程的思考和反思。

25、第一个转座子出现在大约一百万年前,通过研究这些序列现在的位置,科学家可以大致知道当时可以生育的人口数量。

26、知更鸟数量不多,但蚊类似乎觉得它的血液最为可口,因此导致知更鸟成为了西尼罗病毒的“超级传播者”。

27、李元宏百无聊赖下打开墨卷扫了一眼,将刚才记下的考题题目写在第二折正上方,仔细端详起来,第一道考题是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

28、“‘格物’可以理解为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是指要做一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糊涂。

29、安玓,人是万物之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而你的特长,就是格物致知

30、儒家与道家在这第二步也是相同,儒家更进一步的典籍大多都是写人情道理教人格物致知,道家的诸多道经也都描述他们认识的天地大道。

31、总之道理原性广大精微,古圣先贤原为格物致知穷理尽性大学问,今人只作笼利想,故不得不以术行耳。

32、致当说客力劝宁与仲言和,宁装作反脸无情,令致知难而退。

33、其尚致知以穷其理,力行以履其事,穷则淑诸身以及其族,达则淑诸时以其人,庶乎不负故家乔木之称,而实尽乎高山景行之道也!

34、柳致知一时不知所措,他第一次领教了苗女的大胆,阿梨不等柳致知回答,说:“阿哥,过几日阿梨去学校看你!”。

35、实际上,“格物致知”包含更多的还是“即物穷理”的意思。

36、但知识产权庭分散在各地法院,在中国地方差异仍然悬殊的当下,容易导致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尽一致。

37、原指格物致知,即穷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38、其妙乃以吾神合彼神,吾靈合彼靈,儒書謂致知格物是矣。

39、“大致知识分子掌权,常为升平盛世;藩镇跋扈,则每成割据的局面,地方有幸有不幸。

40、在离震旦大学不远处的一家咖啡厅的二楼一间包厢中,柳致知和尤佳嘉对面而坐,桌子上两杯咖啡冒着热气,散发着一种咖啡特有的苦香。

41、但她没有致知格物之功,“略见些风波就改了样子”,贾母说她,“若这样没见识,也就是小气了”。

42、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欲修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3、他们皆是某一领域的顶尖之人,像萧传香精于建筑设计,学的是格物致知之学,而萧华楼则是被当做一派掌门培养,即所谓的帝王术。

44、在这些人物身上,何尝能见到一星半点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见到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45、中国传统的治国之道是儒家的大学之道,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次第展开。

46、只是,守仁的龙场悟道,用的还是传统的格物致知用语,还点不出“良知”。

47、这搓麻绳有什么用都不知道,你小子还好意思夸你自己见多识广?还好意思说什么格物致知,成器利用?

48、做一个有历史观的时代改革者、有实干精神的改革思想家,用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慎思笃行,行以致知,知行合一,才敢说自己摸到了“四个全面”的门道。

49、棋艺方面,还不错,明道公有机会,不妨切磋切磋,而且,这小子常以知先行后处事,和明道公的那一句致知格物,正是不谋而合。

50、G点的声音在刘明耳畔响起,刘明打开格物致知模式观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