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
部首查字 拼音查字 笔画查字 结构查字 二叠字 三叠字 四叠字 多音字 汉字笔顺 汉字拆字
词典相关
汉语词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 近义词 造句大全
诗词大全
诗词分类 诗人大全 诗词名句 诗词大全
英语词典
英语单词 高中英语 CET4英语 CET6英语 TOEFL英语 考研英语 IELTS英语 GRE英语 英语词典 汉英字典 汉英词典 英语短语

木屐造句

“木屐”的解释

木屐[mù jī] 木屐 木屐,简称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若鞋面为帛制成,则称为帛屐。牛皮制作则称作牛皮屐。木制底下是四个铁钉,耐磨、防滑。 木屐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是隋唐以前,特别是汉朝时期的常见服饰。其名来自中古音“屐屉”,常称作木屐,使用于室外。后传入日本,在日本流行至今。 木屐在中国,是汉服足衣的一种,是最古老的足衣。尧舜禹以后始服木屐。晋朝时,木屐有男方女圆的区别。汉晋隋唐时期的,木屐尤其普遍。在汉代,女性出嫁的时候会穿上彩色系带的木屐。南朝梁的贵族也常着高齿屐。南朝宋之时,贵族为了节俭也着木屐。杜牧诗云:“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由木板与木屐带结合而成,木板的底面有两条突起的“齿”,目的是为了雨天便于泥上行走。屐是木履之下有齿者,又称木屐。江南以桐木为底,用蒲为鞋,麻穿其鼻。 除了两齿木屐以外,古代行军打仗时也会使用平底木屐,以防止脚部被带刺杂草划伤。不仅仅军人如此,平民也往往在路上穿着木屐,防止脚被带刺植物划伤。”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因此日本称谢公屐为“山屐”。八月十五夜诗(大江匡房):“山屐田衣三五夜。短低帽放游天。”《宇治拾遗物语・一四・三》:“开レ门て相迎たれば、泥が深きと见へて山屐の歯には、泥が事外ついたぞ”。《中华若木诗抄・下》:“下踏の歯の谁ころや桥の霜”。

用“木屐”造句

1、 踩着高齿木屐的学生君在细雨中的山谷中独行,和年轻的流浪舞女相遇,她只有十四岁,却梳着古老的头髻画着古艳的妆。男孩女孩的眉目间传递着隐约的情愫和悲伤,因为从相遇的刹那开始,离别也已经开始。

2、 不过夏天时,舞妓会穿着上了黑漆的高跟木屐

3、 五佛教僧侣对闪闪发光的子弹头列车匆匆,他们的木屐点击嗑下牙地在平台上,他们在其身后飘扬淡灰色长袍。

4、 木屐是荷兰民族服装的一部分。

5、 在阿姆斯特丹附近,有一个人种学博物馆,里面介绍了木屐鞋的发展历史,还能了解这种独特木鞋的整个自动化制作过程。

6、 像日本高跟木屐一样,高底鞋很不实用,它们最初是用来使穿着者更加引人注目。

7、 人要学会自律,轻松脱去脚上的“木屐”,也就是抛弃心中的奢欲和贪念,远离诱饵,这才是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光明坦荡的人生之路。

8、 清冷的木屐声回荡撞击在阴湿的监狱通道中传出很远,一行四人前面两个看守带路,荒川和久木一郎并肩而行。

9、 岂料,化老蹙额锁目地捡起王翔的木屐,竟发指眦裂指学生大骂:“你们值日生怎么当的?黑板擦掉地上没人捡?”。

10、 侯孝贤少时有江湖气,按朱天文的说法,一双木屐一条布短裤在大街小巷跑来跑去,浓眉一锁,自以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11、 他却吊儿郎当的垮着肩膀在我面前走来走去,脚下的木屐一样的呱嗒板发出“踢嗒”声……他也不时的拿眼角瞟我一眼……

12、 大古道巷旧时最多的店铺是木屐、油鞋、古玩、字画店。

13、 至于日本男女穿的“木屐”,也是中国传入,在庄子书中称为“木履”,有古图为证。

14、 木屐是日本特有的光脚穿的木拖鞋,展厅里这双特殊的木屐,看起来像是把松树林的地面直接挪到脚掌下。

15、 王昊还脱下悍马宝靴,换上木屐,调侃了黄教主的《闹太套》。

16、 木屐从有齿木屐发展为去掉双齿的平底屐,极似今天在南方仍可见到的木拖鞋。

17、 他披衣而起,登上木屐便走到门旁,拉开房门。

18、 据她介绍,旧时的化龙池以油鞋、油伞、木屐等用具制造与销售闻名长沙

19、 明代翘尖弓鞋木屐,就是木制底鞋的统称。

20、 刘炬)以前农村人穿过的油鞋木屐是啥样?我国古代计量用的工具斛是什么模样?这些东西对于当今的青少年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

21、 据范银河介绍,这种作为防雨鞋具的木屐构造比较特别,大致由底板、屐齿和鞋面三部分组成。

22、 江南人在黄梅季多选用高底的木屐,既透气又不易弄脏。

23、 那是个十来岁的瘦骨伶仃的小孩,却长得眉清目秀。特别是那双长得比常人都大的眼睛,闪动着聪慧的光芒。他拖着木屐,一件破旧的绿军服垂到膝前。

24、 雷语雷你没商量:好狗不挡路,挡路的都是路障;男人膝下有黄金,我把整个腿都切下来了,连块铜也没找着;没有医保和寿险的,天黑后不要见义勇为;漏洞与补丁齐飞,蓝屏共死机一色;内练一口气,外练一口屁;别以为穿着脏衣服就可以做污点证人,别以为穿着木制拖鞋就可以做木屐证人。

25、 据当地的老人回忆,化龙池最大的特点是曾为繁华的商业街,有“长沙秦淮河”之称,旧时油鞋、木屐多集中此地。

26、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下河街手工业作坊很多,主要是做油鞋木屐、纸盒、篾业和炭行四大类。

27、 刺客没炸死张作霖,自己倒被炸死了,检验那个刺客的尸体,密探们发现虽然他穿戴的是中国老百姓的服装,但他的脚形明显是常穿木屐的,可以确定是日本人。

28、 掀开门帘,交钱后换个筹子,进到浴室,脱了衣服,找双木屐子踢踢踏踏走到浴池。

29、 没想到这把火却将介子推烧死,重耳悲痛万分,命人砍下尚未烧尽的树根做了一双木屐,穿在脚下不时哀呼“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