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
部首查字 拼音查字 笔画查字 结构查字 二叠字 三叠字 四叠字 多音字 汉字笔顺 汉字拆字
词典相关
汉语词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 近义词 造句大全
诗词大全
诗词分类 诗人大全 诗词名句 诗词大全
英语词典
英语单词 高中英语 CET4英语 CET6英语 TOEFL英语 考研英语 IELTS英语 GRE英语 英语词典 汉英字典 汉英词典 英语短语

李鸿章造句

“李鸿章”的解释

用“李鸿章”造句

1、李鸿章:大清每年的银子有十分之一用在正经地方就不错了。

2、第二部分,李鸿章与越南宗主权的丧失。

3、一直以来,学者多认同李鸿章主导或与程学启合谋诱杀了太平军苏州降将。

4、李鸿章故居位于淮河路中段,坐北朝南,气势宏伟,是合肥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

5、李鸿章所要进行的事业是想让中国工业化,军事化,教育化,但他只成功了一半。

6、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

7、1886年,饭店股东德璀琳说服李鸿章,发展中国铁路,翌年建成唐山卢台线路.

8、李鸿章对铁路的兴办十分重视,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9、在琉球问题交涉中,李鸿章的“延宕之法”进一步弱化了宗主权.

10、一天,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来访,李鸿章奉命接待.

11、丁汝昌原本是清朝末期的一个旧式陆军军官,被李鸿章任命为北洋海军提督。

12、"古圣先贤所谓用夏变夷者,李鸿章、丁日昌直欲不用夷变夏不止!"他认为李、丁讲求洋学是败坏风气。

13、3日又谕,倭氛现已迫近金州,旅顺后路危急,着李鸿章速调就近海防兵勇往援,不得以金州非直隶辖境而稍存诿卸。

14、1894年春,孙中山在这里草拟《上李鸿章书》,希望他接纳其“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宏图伟略。

15、事实上,正是由于北洋防务比较可靠,法国人确实也不敢与李鸿章直接对阵,便避实就虚,将攻击目标选在福建水师。

16、比较一下照片上右边第三人,其他书中,位于照片右侧签约的清廷全权代表除奕劻、李鸿章外的第三人的脸常漫漶难辨,而此次展出的历史原照揭开了谜底,这第三个代表为外务部右侍郎联芳。

17、以军事工业为首的清末国有企业改革独自走过了十年的曲折道路,在人才、技术、管理、机制等诸多方面博弈不断,甚至成了政治家们争夺权力的筹码。保守派同改革派的冲突日益激烈,国退民进成了改革派的唯一选择,百年轮船招商局最终以“官督商办”的体制转变而横空出世,成了以李鸿章为首的改革派争夺改革话语权的重要筹码。李德林

18、对联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精品,主要用于庆祝、装饰和表达个人修养,李鸿章的对联作品主要反映了他的思想和道德修养。

19、从一介书生到“晚清第一重臣”,其中有大动荡时代特有的风云际会,更有李鸿章本人的通权达变、审时度势。这种历史风云与老谋深算,当然也反映在他给朝廷的奏折中。雷颐

20、一提到近代中国的海防和塞防,人们不禁会想到左宗棠和李鸿章

21、那一天,特制的豪华车厢里,坐满了头戴花翎,身着官服的官员们,慑于李鸿章的威势,他们不敢不来开平。

22、这位年轻的王爷(载沣)绝不比名满天下(也谤满天下)的李鸿章逊色,他们都是这间破屋的裱糊匠,区别在于:李鸿章轰轰烈烈,载沣却不动声色;李鸿章在尽力维持着屋子不倒下来,载沣却还要费尽心机地考虑不得不倒下来时如何减少断瓦残砖造成的巨大伤害。雪珥

23、清末的军事工业是完完全全的国有企业,无论是曾国藩、李鸿章那样的科举干部,还是左宗棠那样幕府出身的军事奇才,在他们的主导下,国有企业的改革最终都改成了官方主导。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官僚作风、贪腐现象严重,像马尾船厂、江南制造总局这样的顶级国有军工企业最终都成为反腐的重灾区。李德林

24、曾国藩在致方宗诚书中曾写“望阁下无因鄙言而旁骛骈枝,翻失故步”,李鸿章格致入门序“西人毕生致力于象纬器数之微,志无旁骛”。

25、喀希尼复贿通宫禁,转禀太后,说是还辽义举,必须报酬,请假李鸿章全权,议结这案。

26、陆奥宗光就轻蔑地称这不过是“家常茶饭之谈”!为了争得条款的些小让步,李鸿章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因底气不足均归无效。

27、这里,白天您可穿越时光隧道,参观三国古战场、曹操点兵教弩台、包公文化园、李鸿章故居等,品味历史的厚重;夜晚,您可以漫步在银河边,赏银河月色。

28、北洋系于一体,休戚与共,满朝清贵早已虎视眈眈,稍有差池,便是群起而攻,杨士镶不过是在点醒李鸿章而已。

29、马根济为加深李鸿章的印象,还特邀李鸿章等官员至伦敦会医院参观其手术割治的过程。

30、北洋大阅海军时,英法美日等国水师提督借来观操,会办海军大臣李鸿章以邓世昌训练得力,奏谕旨赏换噶尔萨巴图鲁勇号,覃恩赏给三代一品封典。

31、于是,朱莉娅当众双手举杖,奉赠给李鸿章

32、李鸿章给张华奎写信,说张佩纶丰才吝遇,深为惦念,不如到北洋担任幕僚。

33、而李鸿章性格中更多的是浮滑的因子。

34、张家是典型的书香世家,他爷爷与现在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是同榜好友,都是甲辰年(1844)中举,丁未年(1847)进士,感情很好。

35、9、精心做《农功》,上书李鸿章改革的失败——要学会倒过来看问题;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36、次日,又电李鸿章,认为仁川泊船,“战守均不宜,拟以一二船驻仁探信,余船驻牙备战守”。

37、李鸿章给友人信中感叹郭“虽有呆气,而洋务确有见地,不谓丛谤如此之甚,若达官贵人皆引为鉴戒,中土必无振兴之期,日后更无自存之法,可为寒心”。

38、此役可能李鸿章爱惜羽毛,十九日报奏清廷,刘铭传之败是鲍超的湘军会剿误期所致,导致鲍超及曾国荃对李及刘将湘军之功反而变成有过,非常不满。

39、在李鸿章幕府中襄办洋务的薛福成知悉了这一消息,大吃一惊。

40、原来淮军李鸿章部和洋人达成协议,洋人赞助他不少军火不说,还直接派出一支洋枪队,和淮军一起从上海方向猛攻太平军。

41、大清国体制内的改革派,考诸史料,大多数终其一生都得到了最高层的优礼相待,比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也比如庆亲王。

42、“李鸿章杂碎”和广州俚语“核突”。

43、追论御史吴峋劾阎敬铭、编修梁鼎芬劾李鸿章俱诬谤大臣,予严议。

44、当时李鸿章就提出,“与其任洋人在内地开设铁路电线,不若中国自行仿办,权自**,彼亦无可置蝝。

45、“大清裱糊匠”是李鸿章一生的写照,但是在众多国人眼中,推倒重建才是中国的正道。

46、李鸿章乘轮船至沪后,以身体不适为由迁延观望,部下及亲属也都劝其以马关为前车之鉴,不要再北上,以免又成为替罪羊。

47、李鸿章当然知道,叶只有2000余人,兵力确实单薄,再三筹思,只得移东补西,凑来2300多人,命记名提督江自康等率领,由海路开赴朝鲜增援。

48、李鸿章说自己是个“裱糊匠”,其实也正是他自己甘当“裱糊匠”,才使中国的事情越办越糟,终于一败涂地,自己也被定格在那个揪心的历史场景中。

49、应朝鲜政府的要求,李鸿章安排"威靖"舰,于4月12日将洪钟宇及金玉均尸体抵往朝鲜。

50、李鸿章辨析利害说,“各国通商以来,中国沿海、沿江之利,尽为外国商轮侵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