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
部首查字 拼音查字 笔画查字 结构查字 二叠字 三叠字 四叠字 多音字 汉字笔顺 汉字拆字
词典相关
汉语词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 近义词 造句大全
诗词大全
诗词分类 诗人大全 诗词名句 诗词大全
英语词典
英语单词 高中英语 CET4英语 CET6英语 TOEFL英语 考研英语 IELTS英语 GRE英语 英语词典 汉英字典 汉英词典 英语短语

严复造句

“严复”的解释

用“严复”造句

1、在严复以前,康有为虽没有直接论述西方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但在官办、民办企业方面有类似的论述。

2、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为打破闭关锁国,西学东渐开了先河。

3、严复、陈衍、陈岱孙和陈彪如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4、严复自由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于西方,但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他非常倚重的老庄思想。

5、国内学界研究严复思想的较多,但专门研究严复路矿思想的较少。

6、曾留学英国的严复最早把实证方法介绍到中国来,对于传统治学方法的变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7、严复通过重新诠释老庄,以一种创造性的解释使得老庄思想在他引介西方思想时起了融摄、接引的作用,其中中西思想的瓦相融合亦是严复自由观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严复建立在社会进化论基础上的政治哲学理论使他有力地解释了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但这一理论的内在逻辑又不断削弱着严复寻求强国之梦的努力。

9、严复是我国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说深受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

10、百日维新变法前夕,严复实际上已经充分作好了直接参与变法的准备。

11、本着“一名之立,旬月踌躇”的认真态度,严复翻译了许多西方著作。

12、严复一生以国家民族的保存为念,有强烈的爱国爱民的意识,到了晚年时期,这种感觉尤见强著。

13、不少人认为“信达雅”是严复的戛戛独造,并奉之为译事圭臬。

14、郭嵩焘赴英、法各地参观访问时,多次邀请严复随行,以增广严复的见识。

15、164十月一日,严复等人创办《国闻报》。

16、由于财权、人事权等完全为英方所控制,严复“名为总办,其实一无所办”,其职责不过是办理文案及公司契券、刊布翻译诸事,并无实权。

17、严复译文奇崛深婉,用词古奥,或谓之得其寰中,有时也不免流于深涩,反害其义;甚至导致文意的走光,即文意不确。

18、三曰“雅”——严复以孔子的“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来解释这个“雅”字,也即我们通常说的“文采”。

19、近代翻译家严复在《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

20、按严复的病情,痰多而咳且喘,应用祛痰剂排痰,痰排出后,咳喘自减,禁忌用中枢性止咳药止咳,用后咳虽减少,大量痰液却聚积肺内,导致炎症加剧。

21、严复不仅把它翻译出来,而且有译序;在每篇译完后,赘以按语,阐述自己的观点。

22、随后,他与孙毓筠、严复等共同组织筹安会,为袁世凯称帝制造舆论。

23、而严复则说袁世凯练兵数十年,而军实不充、纪律不严,徒养成许多骄兵悍将,“不独不能以之对外,即对内亦外强中干”,所以说练兵是袁之最大短处。

24、严复长子严璩曾任长芦盐运使,财政部长。

25、不但指责严复以词害意,还空洞地说《辟韩》一文乖戾矛盾的地方很多,却举不出让人信服的论据。

26、这时,有外国人撰文,严复的门徒王学廉将该文译为《如后患何》,刊于1898年3月22日(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初一日)《国闻报》。

27、谭嗣同由于相对主义的思维方式和强调感官的局限而陷入不可知论,严复则由于感觉主义和推崇经验、实证而走向不可知论。

28、首先分析了天演论的语言特点,再根据功能主义的主要观点,寻找严复采取这种语言的各种原因。

29、1915年8月14日,杨度串联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及严复,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

30、他当时耽于*博,受赌棍的欺弄,弄得财产输得净尽,为抵偿赌债,被占去了他和严复合买的坐落在北京大阮府胡同的一部分房屋。

31、那些年轻的“海归”派断然瞧不起文科中的旧式文人,彼此有冲突,严复希望中学西学两不相干,各自发展。

32、严复的原话见于《天演论·译例言》,即所谓“译事三难:信、达、雅”。

33、比如钱基博选了一文,严复的《译例言》,这个事情本身就令我惊异。

34、一个大时代的拐弯,马相伯、章太炎、梁启超、严复,四个人都在龙争虎斗之后,阅尽兴亡,也见尽党争,对当道者、对居要津者都灰心了。

35、洪宪帝制结束后,严复淡出政坛。

36、关于治标,严复认为,应效法俄国所为,收揽大权、练兵筹饷、修路开矿、振兴商务、择交善邻。

37、那时的严复意气风发,出于爱国之心,“极喜议论时事,酒酣耳热,一座尽倾,快意当前,不能自制,尤好讥评当路有气力人,以标风概”。

38、夏曾佑和严复是志同道合的挚友,他们和王修植等人在天津共同创办《国闻报》和大力宣传变法维新,成为天津维新运动的中坚力量。

39、先由总统府美国顾问古德诺写《政变国体论》发端,继由杨度、严复、刘师培等所谓“六君子”。

40、尤其是夏曾佑和严复在天津相居为邻,衡宇相接,彼此交往更为密切,两人常常谈至深夜,深受严复的影响。

41、反观严复只有和夏曾佑创办了《国闻报》,但却是一份相对短暂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