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
部首查字 拼音查字 笔画查字 结构查字 二叠字 三叠字 四叠字 多音字 汉字笔顺 汉字拆字
词典相关
汉语词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 近义词 造句大全
诗词大全
诗词分类 诗人大全 诗词名句 诗词大全
英语词典
英语单词 高中英语 CET4英语 CET6英语 TOEFL英语 考研英语 IELTS英语 GRE英语 英语词典 汉英字典 汉英词典 英语短语

下西洋造句

“下西洋”的解释

用“下西洋”造句

1、 郑和振臂一挥,激情慷慨陈词,呼吁众将士下西洋,为祖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自己也南征北战,最后客死他乡。

2、 下西洋之后,郑和富埒王侯,就连海边的渔民的日子也好起来了。

3、 7.11中国航海日,祖国海权不可欺。弘扬郑和下西洋,抵御外侵扬正气。侵我海域不客气,有来无回抱头泣。维护国家名利益,世界东方来屹立。祝海航蓬勃!

4、 当年郑和下西洋,互通有无利交往。如今国富又民强,千年传统不能忘。四海之内皆兄弟,和平共处情谊长。祝福短信身边傍,愿你劈波斩浪现辉煌。祝中国航海日快乐!

5、 我们整个晚上都在下西洋棋,吃瓜子和花生。

6、 是村庄中的社交中心,只准男生进入,他们在里头下西洋双陆棋、饮茶和抽水烟。

7、 不拍戏时,那位电影明星喜欢下西洋棋。

8、 这种关系因郑和“下西洋”的活动达到高潮,史学则因此出现了几部反映这种海外关系特点的著作。

9、 他们喜欢在教室下西洋棋。

10、 其中有郑和航海图,郑和远洋楼船模型、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11、 一批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回族穆斯林,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这一永载史册的壮举立下了丰功伟绩。

12、 福州的民间手工业、丰富物产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质基础。郑和船队将福州作为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是福州悠久船文化使然。

13、 下西洋的另一目的则是采买皇室官家所需要的香料奇珍,寻找异兽如麒麟等,以示祥瑞,粉饰太平。

14、 郑和下西洋的规模远远大于后来的哥伦布之辈的“地理大发现”,但对于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则远逊于后者。

15、 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上的新纪元,出现了“辑睦邻国,无相侵越”的安宁局面。

16、 没错,我也很喜欢下西洋棋。

17、 因此,郑和下西洋充分体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外交”的特征,即亲仁善邻、以德行仁、以大事小、协和万邦、悦近来远。

18、 “绿眉毛”泊岸广州郑和下西洋之路仿古木帆船。

19、 宝船七下西洋,惊涛巨浪不为阻;嘉会数十友邦,只将仁爱布四方。

20、 朝贡贸易是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基本形式,带有封建宗主国“厚往薄来”的性质。

21、 孙中山先生评价郑和下西洋是“超前轶后的奇举。

22、 六百年前,郑和带着泱泱中华的万丈雄心,七下西洋,海浪滔天,探索未知的世界,打通海上贸易通道,传递着友谊与和平。

23、 那是张骞“凿空”的驼铃阵阵,那是苏武牧羊的忠洁刚烈,那是昭君出塞的黄沙漫漫,是卫青迎向大漠的旌旗猎猎,是岳飞拔剑戟地,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是郑和下西洋的浪花飞舞,雄心勃勃。

24、 酾剩酒,卧斜阳,满拚三万六千场。而今白发三千丈,还记得年来三宝太监下西洋

25、 文中虽有不少史实和论断的差误,但毕竟开拓了近代的郑和研究。最后探讨梁启超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总结、反思以及对东西文明差异的比较。

26、 在剧中先后与五名女子纠缠不清的敖笑风最后与永阳公主双双浪迹天涯;朱棣与楚楚共偕连理;就连太监马三保都跟蒙古女孩萨仁高娃一同下西洋

27、 由于朝贡贸易奉行“厚往薄来”的原则,对于维持了28年的郑和下西洋,它只能是亏本的买卖。

28、 展出的明金镶宝石帽顶,梁庄王墓出土,宝石的产地均为东南亚和西亚,是郑和下西洋的可靠证据。

29、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局限,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全面、正确、公允地评价郑和,避免因评价偏颇,而潜滋暗长的虚骄之气对学生思想的侵害。

30、 郑和下西洋执行“厚往薄来”的既定方针,并贯彻于下西洋的始终,这反映我中华泱泱大国的胸怀。

31、 这里的华侨称,郑和在印尼以三保公的尊称闻名遐尔,郑和七次下西洋时多次访问这里,在中国和印尼两国关系史上有着极具重要的地位。

32、 “厚往薄来”的政策,在郑和下西洋中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33、 像郑和下西洋这段,我们建立了体制,实际上一种叫朝贡贸易体制,就是鼓励四夷来中国进贡,我们厚往薄来,而不在乎其中的经济利益。

34、 然而,1985年,在纪念郑和下西洋时,一些船舶学家,如上海的中科院院士杨梗先生,却从现代造船实践角度提出了异议。

35、 这根云形金累丝镶宝石簪上的宝石原产自东南亚,系郑和下西洋购得。

36、 郑和下西洋,明朝实行‘厚往薄来’,没有侵占他国一亩土地,得到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欢迎。

37、 郑和七下西洋,不是去征服、去掳夺,而是与邻邦及西方国家建立友好情谊。

38、 这精神,又最终成就了郑和下西洋,这一“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

39、 事实上,早在郑和下西洋之前,太仓数百年的海运历史已经造就了众多的航海家和"谙习水性"的水手。

40、 “巡海大臣”组塑中有9个人着太监服饰,其中一人手持“诏书”,这也让人想到了郑和下西洋

41、 七下西洋,五次征北,诸夷宾服,万国来朝。

42、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球纪念活动暨《来自中国的和平使者》巡回展览当晚在吉隆坡开幕,1000多名来宾出席了开幕式。

43、 郑和启锚刘家港;宝船威武列方阵,五虎门外下西洋

44、 6月8日在太仓的引航船导引下,进入当年郑和下西洋舟师编队集结的太仓浏家港。

45、 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充分体现了纯粹王道的特征,即亲仁善邻、以德行仁、以大事小、协和万邦、悦近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