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簋
- 拼音hú guǐ
- 注音ㄏㄨˊ ㄍㄨㄟˇ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胡簋[ hú guǐ ]
⒈ 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皿。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皿。 杨伯峻 谓胡簋即簠簋。簠长方,盛稻粱;簋圆腹,盛黍稷。见《春秋左传注》。
引《左传·哀公十一年》:“仲尼 曰:‘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
杜预 注:“胡簋,礼器名。 夏 曰胡, 周 曰簋。”
胡簋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胡 | hú | 月 | 9画 | 基本字义 胡(鬍) hú(ㄏㄨˊ) ⒈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⒉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⒊ 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⒋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⒌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⒍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 |
簋 | guǐ | 皿 | 17画 | 基本字义 簋 guǐ(ㄍㄨㄟˇ) ⒈ 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 异体字 㔲 㔳 匭 朹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a square basket of bamboo for holding grain used at sacrifices, feast |
胡簋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胡簋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