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狄
- 拼音tóng dí
- 注音ㄊㄨㄥˊ ㄉ一ˊ
- 繁体銅狄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铜狄[ tóng dí ]
⒈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史记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五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是岁始皇初并六国,反喜以为瑞,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后因称“铜人”为“铜狄”。
引证解释
⒈ 后因称“铜人”为“铜狄”。
引《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史记 秦始皇 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五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 临洮 ……是岁 始皇 初并六国,反喜以为瑞,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铜狄分形,肃严扃於左序。”
金 刘迎 《赠人》诗:“蓬莱 咫尺三万里,铜狄因循五百年。”
郁达夫 《代洪开榜先生祝梁母邓太夫人八秩大庆》诗:“好待期颐觴咏日,重摩铜狄话沧桑。”
铜狄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铜 | tóng | 钅 | 11画 | 基本字义 铜(銅) tóng(ㄊㄨㄥˊ) ⒈ 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紫铜(纯铜。亦称“红铜”)。青铜。黄铜。铜矿。铜器。铜币。铜臭( ch恥 )(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如“浑身铜铜”)。铜墙铁壁(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亦称“铁壁铜墙”)。 异体字 銅 汉英互译 copper、cuprum 造字法 形声:从钅、同声 English copper, brass, bronze |
狄 | dí | 犭 | 7画 | 基本字义 狄 dí(ㄉ一ˊ) ⒈ 中国古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郑等国之间,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因为他们主要居住于北方,故又通称“北狄”(亦作“翟”)。 ⒉ 秦汉以后,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⒊ 古代最下级的官吏。 ⒋ 有力的麋鹿。 ⒌ 古同“翟”,乐舞所用的雉羽。 ⒍ 姓。 造字法 形声:从犭、火声 English tribe from northern china; surnam |
铜狄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铜狄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