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拨思
- 拼音hú bō sī
- 注音ㄏㄨˊ ㄅㄛ ㄙ
- 繁体胡撥思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胡拨思[ hú bō sī ]
⒈ 乐器名。即火不思。
引证解释
⒈ 乐器名。即火不思。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浑不似》:“浑不似製如琵琶,直径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榼,以皮为面,四絃皮絣同一弧柱。相传 王昭君 琵琶坏,使 胡 人重造,造而其形小。 昭君 笑曰:‘浑不似。’遂以名。按火不思、浑不似、胡拨思均为同一乐器名的音转。参阅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火不思》。参见“火不思”。
引《元史》以为火不思,今以为胡拨思,皆相传之譌。”
胡拨思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思 | sī sāi | 心 | 9画 | 基本字义 思 sī(ㄙ) ⒈ 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 ⒉ 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 ⒊ 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 ⒋ 姓。 其他字义 思 sāi(ㄙㄞ) ⒈ 〔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思思者如故矣”。 异体字 䰄 恖 楒 汉英互译 consider、long for、think、think of、th |
胡 | hú | 月 | 9画 | 基本字义 胡(鬍) hú(ㄏㄨˊ) ⒈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⒉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⒊ 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⒋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⒌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⒍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 |
拨 | bō | 扌 | 8画 | 基本字义 拨(撥) bō(ㄅㄛ) ⒈ 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动或挑动:拨动。把钟拨准了。拨冗(推开繁忙的事物,抽出时间)。拨云见日。 ⒉ 分给:拨发。拨款。拨付。 ⒊ 治理:拨乱反正。 ⒋ 掉转:拨转马头。 ⒌ 量词,用于成批的,分组的:分成两拨儿。 异体字 撥 汉英互译 dial、move with hand 造字法 形声:从扌、发声 English move; dispel; distribute |
胡拨思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胡拨思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