镫杖
- 拼音dèng zhàng
- 注音ㄉㄥˋ ㄓㄤˋ
- 繁体鐙杖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镫杖[ dèng zhàng ]
⒈ 亦作“镫仗”。
⒉ 即镫棒。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鐙仗”。即镫棒。参见“鐙棒”。
引《宋史·仪卫志四》:“白柯枪五十,哥舒棒十,鐙仗八。”
《宋史·仪卫志六》:“鐙仗,黑漆弩柄也,以金铜为鐙及饰,其末紫丝絛繫之。”
《元史·舆服志二》:“次执鐙杖者六十人。”
《三才图会·器用六·镫仗》:“鐙杖即鐙棒。 唐 李光弼 骑将以鐙杖毙 僕固瑒 卒七人,故製此。”
镫杖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杖 | zhàng | 木 | 7画 | 基本字义 杖 zhàng(ㄓㄤˋ) ⒈ 扶着走路的棍子:手杖。拐杖。 ⒉ 泛指棍棒:擀面杖。禅杖。 ⒊ 古代刑罚之一,用棍打:杖脊。 ⒋ 古同“仗”,恃,凭倚。 异体字 丈 汉英互译 bastinado、staff、staves、verge、wand 造字法 形声:从木、丈声 English cane, walking stick |
镫 | dèng | 钅 | 17画 | 基本字义 镫(鐙) dèng(ㄉㄥˋ) ⒈ 挂在马鞍两旁的铁制脚踏:马镫。镫骨(听骨之一,形状像马镫)。 异体字 鐙 造字法 形声:从钅、登声 English lamp; a kind of cooking vessel |
镫杖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镫杖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