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
- 拼音lóng mén shí kū
- 注音ㄌㄨㄥˊ ㄇㄣˊ ㄕˊ ㄎㄨ
- 繁体龍門石窟
- 词性名词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龙门石窟[ lóng mén shí kū ]
⒈ 在河南省洛阳市南伊河两岸龙门山(西山)和香山(东山)。开凿于北魏迁都洛阳前后,延续至唐代。以唐代开元以前最多。现存石窟一千三百五十二个、佛龛七百八十五个、造像十万尊。主要洞窟有潜溪寺、宾阳三洞、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看经寺等,尤以奉先寺卢舍那佛(高1714米)最著名。与大同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引证解释
⒈ 中国 著名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分布在 河南 洛阳 城南 伊水 入口处两岸的 龙门山 ( 西山 )和 香山 ( 东山 )。开凿于 北魏 太和 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 洛阳 后,至 唐 代,历时四百馀年。以 唐 代 开元 (公元713年-741年)以前的最多。现存石窟1,352个,龛785个,造像97,000馀尊,题记3,860种。雕刻刀法圆纯精致,佛像表情生动。后因遭受帝国主义分子的破坏,较小佛像十之八九都失去了头部,著名的两块《帝后礼佛图》浮雕也被盗走。解放后设立龙门保管所,进行修整和保管。也称 伊阙 石窟。
国语辞典
龙门石窟[ lóng mén shí kū ]
⒈ 我国著名的石窟之一。分布于河南省洛阳城南伊水入口处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石窟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开凿,延至唐代,历时四百多年。雕刻刀法圆熟细腻,佛像表情自然生动。
龙门石窟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门 | mén | 门 | 3画 | 基本字义 门(門) mén(ㄇㄣˊ) ⒈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门儿。门口。开门见山。 ⒉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 ⒊ 途径,诀窍:门径。门道儿。 ⒋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门第。门风。门婿。长( zhǎng )门长子。 ⒌ 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 ⒍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门。门徒。 ⒎ 量词:一门大炮。 ⒏ 姓。 异体字 門 閅 汉英互译 door、gate、gateway、ostium、phyl |
龙 | lóng | 龙 | 5画 | 基本字义 龙(龍) lóng(ㄌㄨㄥˊ) ⒈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⒉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⒊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⒋ 姓。 异体字 龍 竜 龒 㡣 䮾 汉英互译 dragon、imperial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
窟 | kū | 穴 | 13画 | 基本字义 窟 kū(ㄎㄨ) ⒈ 洞穴:石窟。狡兔三窟。窟窿。 ⒉ 人聚集的地方,多指歹徒聚集之所:匪窟。魔窟。 异体字 堀 窋 汉英互译 hole 造字法 形声:从穴、屈声 English hole, cave; cellar; underground |
石 | shí dàn | 石 | 5画 | 基本字义 石 shí(ㄕˊ) ⒈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⒉ 指石刻:金石。 ⒊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⒋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⒌ 姓。 其他字义 石 dàn(ㄉㄢˋ) ⒈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异体字 䂖 䄷 鉐 汉英互译 rock、stone、lapis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tone, rock, mineral; rad. 112 |
龙门石窟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龙门石窟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