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龙
- 拼音tóng lóng
- 注音ㄊㄨㄥˊ ㄌㄨㄥˊ
- 繁体銅龍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铜龙[ tóng lóng ]
⒈ 铜制的龙形器物。(1)装饰品。《汉书·成帝纪》“太子出龙楼门”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张晏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2)喷水器。晋陆翙《邺中记》:“华林园中,千金堤上,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天泉池。”唐李绅《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龙喷疑通海,鲸吞想漏川”自注:“寺内有梁朝铜龙吐泉,铜鲸饮水,以注诸院。”(3)漏器的吐水龙头。亦借指漏壶。唐李商隐《深宫》诗:“金殿销香闭绮栊,玉壶传点咽铜龙。”明李东阳《送进士归省》诗:“宵辞禁漏铜龙尽,晓散朝行白鹭稀。”
⒉ 清王韬《变法上》:“铜龙沙漏,璇玑玉衡,中国已有之于唐虞之世。”(4)受水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晋文王欲修九龙堰,阮步兵举陈协,文王用之,掘地得古承水铜龙六枚,堰遂成。”(5)笔架、笔套之类文具。南朝梁庾肩吾《谢赉铜砚笔格启》:“管抚铜龙,还笑王生之璧。”(6)铜制曲柄小喇叭状吹奏乐器。清袁枚《续新齐谐·吹铜龙送枉死魂锅上有守饭童子》:“铜龙以铜为之,曲其柄,如今之马上小叭喇状,声甚凄切。”
⒊ 见“铜龙门”。
引证解释
⒈ 铜制的龙形器物。(1)装饰品。
引《汉书·成帝纪》“太子出 龙楼门”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晏 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
(2)喷水器。 晋 陆翽 《邺中记》:“华林园 中, 千金堤 上,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 天泉池。”
唐 李绅 《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龙喷疑通海,鲸吞想漏川”自注:“寺内有 梁 朝铜龙吐泉,铜鲸饮水,以注诸院。”
(3)漏器的吐水龙头。亦借指漏壶。 唐 李商隐 《深宫》诗:“金殿销香闭綺櫳,玉壶传点咽铜龙。”
明 李东阳 《送进士归省》诗:“宵辞禁漏铜龙尽,晓散朝行白鷺稀。”
清 王韬 《变法上》:“铜龙沙漏,璿璣玉衡, 中国 已有之於 唐 虞 之世。”
(4)受水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晋文王 欲修九龙堰, 阮步兵 举 陈协,文王 用之,掘地得古承水铜龙六枚,堰遂成。”
(5)笔架、笔套之类文具。 南朝 梁 庾肩吾 《谢赉铜砚笔格启》:“管抚铜龙,还笑 王生 之璧。”
(6)铜制曲柄小喇叭状吹奏乐器。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吹铜龙送枉死魂锅上有守饭童子》:“铜龙以铜为之,曲其柄,如今之马上小叭喇状,声甚凄切。”
⒉ 见“铜龙门”。
国语辞典
铜龙[ tóng lóng ]
⒈ 铜制的龙形器物。
⒉ 以铜制成龙首形状的刻漏器或喷水器。
引晋·陆翙〈邺中记〉:「华林园中千金堤上,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天池。」
唐·戴叔伦〈白苎词〉:「大家为欢莫延伫,顷刻铜龙报天曙。」
铜龙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铜 | tóng | 钅 | 11画 | 基本字义 铜(銅) tóng(ㄊㄨㄥˊ) ⒈ 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紫铜(纯铜。亦称“红铜”)。青铜。黄铜。铜矿。铜器。铜币。铜臭( ch恥 )(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如“浑身铜铜”)。铜墙铁壁(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亦称“铁壁铜墙”)。 异体字 銅 汉英互译 copper、cuprum 造字法 形声:从钅、同声 English copper, brass, bronze |
龙 | lóng | 龙 | 5画 | 基本字义 龙(龍) lóng(ㄌㄨㄥˊ) ⒈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⒉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⒊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⒋ 姓。 异体字 龍 竜 龒 㡣 䮾 汉英互译 dragon、imperial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
铜龙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铜龙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