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
部首查字 拼音查字 笔画查字 结构查字 二叠字 三叠字 四叠字 多音字 汉字笔顺 汉字拆字
词典相关
汉语词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 近义词 造句大全
诗词大全
诗词分类 诗人大全 诗词名句 诗词大全
英语词典
英语单词 高中英语 CET4英语 CET6英语 TOEFL英语 考研英语 IELTS英语 GRE英语 英语词典 汉英字典 汉英词典 英语短语

贞观造句

“贞观”的解释

贞观[zhēn guàn] 贞观 (唐太宗年号)贞观(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共23年。唐太宗励精图治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他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在位期间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期间爆发了唐与突厥的战争、唐灭薛延陀之战、唐太宗对西域诸国的战争、唐击吐谷浑之战、唐太宗征讨高句丽等对外战争。 贞观二十三年六月唐高宗即位沿用。李世民的英明执政也叫贞观之治。经过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李世民在去世后被追封为贞观圣帝。 贞观 (汉语词语)“贞观”两字取自《易经·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这两字表示天地之道,也就是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发展是有其一定的客观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正”。 所以南宋理学家朱熹解释这句话时说:贞,正也;观,示也。“贞观”以正示人也。

用“贞观”造句

1、 可怜贞观太平后,天且不留封德彝。

2、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采取了休养生息的策略,使国家经济得以迅速恢复振兴。

3、 唐太宗励精图治,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贞观盛世。

4、 唐太宗克己纳谏、励精图治,开创贞观盛世;曾国藩克己戒色、修身治国,立下不朽功业。

5、 贞观之治的出现离不开李世民那安邦定国的雄才大略。

6、 唐太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

7、 第三,唐太宗在贞观元年以后,为了稳定政局,建立新的统治秩序,还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招贤纳士、广求人才、多引官吏的方针政策。

8、 唐太宗贞观十年在其子魏王李泰府设文学馆。由于太宗对李泰的特殊宠爱使其文学馆带有了与众不同的色彩并隐约与政治发生了联系。

9、 原为手工挂面,生产始于唐贞观年间,后经无数次工艺改进.

10、 但是贞观诤谏不可能改变封建*制的本质,与今天的民主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11、 贞观中,累迁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有诤臣之风。

12、 唐贞观十六年,改名遵义,名称取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13、 此时已是大唐贞观年间,国富民安,四夷宾服。

14、 贞观初,为秦州都督府户曹参军。

15、 贞观之初,天下饥歉,斗米直匹绢,而百姓不怨者,知陛下忧念不忘故也。

16、 孙明带着《新唐书》、《旧唐书》、《贞观政要》、《唐会要》穿越到唐初,他第一天就把这些史书烧了。

17、 唐三彩出现,也因为唐朝陶瓷业飞跃发展,加上贞观之治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奢侈之风兴起,于是厚葬的风气也跟着兴了起来。

18、 陛下登基以来,大唐内忧外患,贞观之初,疮痍满目,百业凋敝,陛下殚精竭虑,食寝不安,继承先帝之大业,励精图治,果敢创新。

19、 贞观年间是唐朝拓边最猛烈的时期,也是获胜最大的时期。

20、 贞观七年,太宗以鼓纛立利邲咄陆可汗,而族人步真觖望,谋并其弟弥射乃自立。

21、 假如当初蔡桓公能虚心听取扁鹊的劝告,何至于病入膏肓,一命呜呼呢?如果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怎么能出现“贞观之治”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22、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为人纯正,可以安定天下。吴兢

23、 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假如当初唐宗不能听取魏征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善纳忠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

24、 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为国事忧劳出,现了贞观之治。

25、 唐代是中国古代言谏制度发展的成熟时期,尤其是唐太宗贞观阶段成为文士谏诤干政的黄金时代。

26、 既来之,则安之,反正这年头穿越的人多了,也不多他一个,也不会少他一个,但他还是希望是个清平世界,最好是贞观年间,皇帝贤明,日子也过得安逸。

27、 中宗登基之初,燕钦融曾几次上表痛陈时弊,他毫不怀疑今上会追继先君,革旧立新,巍巍大唐将再次出现贞观之治。

28、 在平康坊中,除了刚刚提到的滕王李元婴和阳翟侯褚亮外,还住着李靖、孔颖达等贞观名臣。

29、 在与大臣论政时,唐太宗还多次提到孔子“危而不持,焉用彼相”(《贞观政要集校》卷一《君道》)的话,希望臣下切谏直谏。

30、 要说这贞观之治得来殊为不易,那是李家父子戎马半生才打下的铁桶江山。

31、 太子朱标登基后英明果断,行事颇具唐太宗之风,大明朝在他的治理下慢慢有了些“贞观之治”。

32、 贞观以来,绳愆纠缪,魏征之功也。

33、 如今正值贞观二十三年,政清人和。

34、 在伊吾(哈密)、鄯善等国臣服于唐朝之后,唐朝又于贞观十四年攻灭了西域上的绊脚石?高昌国,建立了西州和安西都护府。

35、 唐史官吴兢在总结开贞观盛世的一代名主唐太宗治国安邦经验的《贞观政要》中引用古语“小人之幸,君子之不不幸”、“一岁再赦,善人喑哑”。

36、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太宗以高丽不听勿攻新罗谕告,决意兴兵击高丽。

37、 纳兰性德稍做思考后,还是慨然允诺,并和了一首《金缕曲》送给顾贞观,以表明自己营救吴兆骞当义不容辞: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外皆闲事。

38、 李世民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对内发展经济、安定人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

39、 贞观八年,太宗修建永安宫;乾封二年,高宗增建太子宫,九成宫日渐败落。

40、 遵义之名始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取义于《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41、 贞观年间,太宗皇帝捎平群雄,大定天下,治世有方而受万民拥戴,百姓安居乐业,父慈子孝,尽享天伦。

42、 到了贞观八年(634)十月,担任宰相职务刚满四年的李靖即以足疾辞任,而且言辞恳切。

43、 唐贞观二十三年,为尊崇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改名奉节。

44、 如果对臣不给脸色,不加恩礼,追问细小过失,还希望君臣同德一心,关系融洽,是很困难的(《贞观政要集校》卷十《论慎终》)。

45、 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为旌表蜀国宰相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品质,更名为奉节县,一直沿用至今。

46、 美原旧宜州土门县,贞观十七年废。

47、 《贞观政要》、《魏郑公谏录》两部历史文献,大量记载了唐太宗与魏征等人有关进谏的嘉言善行,向后人展示了一代君臣苦心求治的风范。

48、 列位大人,读史使人明智,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贞观朝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49、 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玄奘三藏在印度曲女城辩经大会上,宣说《真唯识量》,扬大乘真义,被印度大乘行者尊称为“摩诃耶那提婆”。

50、 徐乾学撰《墓志铭》、《神道碑文》,韩菼撰《神道碑铭》,顾贞观撰《行状》,姜宸英撰《墓表》。